1月23日,据台湾《自由时报》报道,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过世,终年65岁。
林清玄简介:
林清玄,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林清玄曾多次来到大陆的高中学校,和师生及家长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与生命感悟。林清玄的文章也多次出现在高考语文题目中。今天,学习哥就和大家一起缅怀林清玄先生,走近他的语言世界。
谈成长挫折:坦然面对人生转弯
林清玄曾谈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然后将话题谈到自己小时候。他说,自己出生在台湾的一个偏僻的小乡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
小时候,他把上厕所的词语说得很粗俗,但有一次妈妈要求他将上厕所说成“去跳舞”等的词语,他突然感悟到原来文学是这样优雅,并立志要当作家。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转弯。
到了初中,要学习英语了。但是英语老师竟然也不会英语,老师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回来教学生怎么学英语。老师说,今天,就是Today,怎么记住它?你在单词下面标注两个中文“土堆”;“昨天”,Yestoday,你在单词下面写四个中文“也是土堆”。“明天”是Tomorrow,老师说,这个只要三个字“土马路”。今天是土堆,昨天也是土堆,但明天就是一条土马路,林清玄说,他当时下决心要通过土马路走向远方。这是他人生的另外一个转弯。
林清玄说,人生有各种转弯,而我们就要随时打开幸福的开关。他认为打开幸福的开关幽默感很重要。“你们毕业后会发现工作不可能100分,婚姻也不可能100分。”“你们要幽默感、不怕挫折、懂得爱与宽容,这样能面对一切挫折,一切转弯。”
有高三学生问该如何面对高考这个人生转弯时,林清玄说,他是经过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的。第一次没有考上,他就去台湾各地旅行了一年;第二次也没有考上,就外出打工赚钱;第三年考上了,但仅仅比分数线高0.5分。
林清玄幽默地说:“以前这所大学没有什么名气,但我上了后,就变得有名了。”“你们很多人的偶像周杰伦也是考了几次没有考上大学,但如果他考上了大学就没有今天的周杰伦了,所以上不上大学,上什么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后的发展和如何实现自我价值。”
谈高考压力:随缘顺势,人人都有出路
林清玄说,他去演讲的大陆高中,家长和学生都是忧心忡忡的,因为高考的脚步正一天一天逼近。
全中国将有一半的高中生无法上大学,幸而能上大学的,也很少能上理想的大学和科系,即使是春天花开的南方小城,也笼罩在低气压中,像是风暴来袭的前夕。
尤其中国的家庭都是一胎化,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也是家族的希望,压力更是巨大。
在中国各地的好高中,学生都是住校,全年无休地在学校拼命读书。学校还有许多高四生,即第一年没有考上的学生,再度回校冲刺,个个都有如将上前线的战士,有“不成功便成仁”的表情。
就在广东,他曾到过许多一万名以上的高中演讲,还曾到安徽阜阳,有三万名学生的学校演讲。有的学校,老师近千名,要佩戴名牌,才能互相认识。
而学生不堪课业压力而轻生的,时有所闻。
学生、家长、老师都在问:“有什么安顿的方法?”
他以传统的方法说:“有两个方法,一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二是生命自己会找出路!”
时间的巨轮虽然向前滚动,但现今学生的压力不见得比古代科举的书生更大,努力固然必要,福报与禄份却无法强求,只要随缘顺势,人人都能走出一条路,中国山高水长、地广海深,读大学并非唯一的出路。
另一个答案,他说:“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若常惦记那八九,就容易怀忧丧志,应该常常去品味、思维那快乐的、幸福的、如意的一二,养成正向思考的习惯,在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快乐或苦痛,都能成长和学习,才能成就人生。
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也好,不能如愿也好!人生的路还很长,接下来的更难考,爱情、婚姻、工作、事业、身心的平衡、价值的确立、美好人生的追寻……每一样都比上大学艰难百倍呀!
常想一二,一步一步向前走吧!
决定生命质量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拥有这样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任何苦难,都能积极面对。
谈语文阅读:常看散文最有益处
好多家长都不知道应该给孩子准备什么样的课外读物才能既让孩子喜欢读,又能同时提升孩子对于语文学科的感受力。
林清玄的作品就是很少的能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课外读物之一。看过其作品的人应该都了解,他的语言、文字、比喻、想象等都是最平实易懂的表述,看似平平无奇,读后却能给读者大震撼大感悟。这种由浅入深的学问正是孩子们在阅读中很需要学习的。
另外,常看散文,还能启发孩子对于阅读理解的感知力,在阅读中慢慢培养理解能力和理解深度,对于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的题型,孩子也能作答的更加收放自如。
同样是看课外书,看散文和看小说相比,在节省了精力的同时,写作手法更容易把握,创作灵感更利于激发。林清玄的散文在保持其简朴、清新、智慧、幽远风格的同时,多用想象手法,使文章达到一种虚实生辉,空灵流动的境界。众所周知,阅读的意义除了单纯的修身养性之外,本也是为之后的写作储备更多的素材,而多看散文类的作品,能有效提升中学生文笔和行文的美感,培养中学生写作逻辑的顺畅和写作细节的精致,在众多的记叙文中,让老师眼前一亮!
林清玄的散文集多承载着一股很清新的诗性的禅意,能启迪读者,答疑解惑,激发世人向上向善的追求,引导读者们用慈悲之心关注现世人生。孩子们在其作品中更能读到一种关于生命本身的体悟。。这其实是很难得的一种经历和感触,毕竟在当今社会纷扰浮躁的大环境下,真正从生命本身出发去感知生命、感悟人生真的是一件太难得的事。相信这也会成为孩子一生很重要的价值积淀和财富。
谈语文写作:没有感情就不要写
他在演讲中教育小学生如何写出好文章,讲话发人深省。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我的很多文章是多年前写的。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想到这么多小朋友会看我的文章,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不像歌星和演员,马上能得到别人的掌声,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
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有真感情才会有好文章。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来。如果你是没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写作。
小学前多用成语,之后能少用就少用。
作家要在平凡无奇的事情里,找出不同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你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是你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想当作家,对事情要有见解和观点,好奇心和观察力。你要创造你的观点。如果大家的观点都一样,那大家派个代表来写文章就好了。
文字是充满魔力的东西,可以激发想像力。小时候我就打算要成为一个作家。写好东西,人家就把钱寄过来了。小时候我读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它们可以激发人的想像力。
我女儿写日记,老师规定用一个成语,老师就打一个钩,积累到十个有奖励。到了四年级,老师规定写一个成语要打叉,积累到十个要受罚。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成语是最简单、扼要的表达观点的方式,可以拿来用。但到了四年级,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思想来表达观点。我在书里很少用成语。虽然很方便,但它们不是你自己的观点。
另外,我以前常常教我的孩子,每天睡觉前把这天最有趣的事情,写成三句话,每天写,一个月后,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慢慢的,你会一直进步下去。
林清玄与高考题
2015山东高考语文作文
材料提到: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藤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开的。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他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该高考作文题目材料来自林清玄收录在其启悟人生系列《放下即幸福》书目一文,《无风絮自飞》。
无风絮自飞
在我们家乡有一句话,叫“菜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无法分辨的。
因此,像兄弟分家产的时候,夫妻离婚的时候,有许多细节部分是无法处理的,老一辈的人就会说:“菜瓜藤与肉豆须,分不清呀!”还有,当一个人有很多亲戚朋友,社会关系异常复杂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一句。以及一个人在过程中纠缠不清,甚至看不清结局之际,也可以用这一句来形容。
住在都市的人很难理解到这九个字的奥妙,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看到丝瓜与肉豆藤须缠绵的样子。乡下人谈到人事难以理清的真实情境,一提到这句话都会不禁莞尔,因为丝瓜与肉豆在乡间是最平凡的植物,几乎家家都有种植。我幼年时代,院子的棚架下就种了许多丝瓜和肉豆,看到它们纠结错综,常常会令我惊异,真的是肉眼难辨,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到现代人复杂难以理清的人际关系,确实像这两种植物藤蔓的纠缠,想找到丝瓜与肉豆的根与果是不难的,但要在生长的过程分辨就非常困难了。
有一次我发了笨心,想要彻底地分辨两者的不同,却把丝瓜和肉豆的茎叶都扯断了。父亲看见了觉得很好笑,就对我说:“即使你能分辨这两株植物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只要在它们的根部浇水施肥,好好的照顾让它们长大,等到丝瓜和肉豆长出来,摘下来吃就好了。丝瓜和肉豆都是种来食用的,不是种来分辨的呀!”
父亲的话给我很好的启示,在人生一切关系的对应上也是如此,一个人只要站稳脚跟,努力地向上生长,有时不免和别人纠缠,又有什么要紧呢?不忘失自己的立场与尊严,最后就会结出果实来,当果实结成的时刻,一切的纠缠就不重要了。
另外一个启示就是自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依循这自然的发展,常常回头看看自己的脚跟,才是生命成长正常的态度。种什么样的因会结出什么样的果,是必然的,丝瓜虽与肉豆无法分辨,但丝瓜是丝瓜,肉豆是肉豆,这是永远不会变的,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丝瓜长出好的丝瓜,让肉豆结出肥硕的肉豆!
丝瓜是依自然之序而生长结果,红花是这样红的,绿叶也是这样绿的,没有人能断绝自然而超越地活在世界,此所以禅师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花与絮的飞落不必因为风雨,而是它已进入了生命的时序。
日本的道元禅师到中国习禅归国后,许多人问他学到了什么,他说:“我已真正领悟到眼睛是横着长,鼻子是竖着长的道理,所以我空着手回来。”
听到的人无不大笑,但是立刻他们的笑声都冻结了,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人知道为何鼻子直着长而眼睛横着长,这使我们知道,禅心就是自然之心,没有经过人生庄严的历练,是无法领会其中真谛的呀!
2006全国1卷高考语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光的香味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未了,一期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得泼在为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做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 ① 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4.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1)植物成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2)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解析】声音应当听,为什么用想呢?其实本题就是“想”与“听”的区别对比。首先从基本层面来说,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另外从深层次来说,“想”加入了主观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现作者对自然的品味探索。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答案】“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2)“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与下文晒稻 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解析】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与稻子呈现相同颜色的农夫不正是,同时一种劳动者与劳动成果成熟之后的一种收获之美的象征吗?标准答案给了三点,我觉得强人所难,考生很难想出那么多含义,所以这道题出得不错,但答案太坑人。
16.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6分)
【答案】(1)夜来香、昙花夜间开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
(2)“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
(3)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解析】文章反复强调“阳光”,正因为夜来香、昙花都夜间开花,所以称为“阴香”,这道题很容易。没有壮怀则主要是与农夫比较,与稻子比较,农夫稻子都是在阳光下劳动的一种象征,说夜来香昙花没有壮怀恰是为了强调后两者有壮怀。
17.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6分)
【答案】(1)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 ;
(2)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解析】其实文章最大的主旨就是歌颂劳动,歌颂阳光的生活。考生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解析】主观题目前成为考生竞分的主要战场。但是,很多考生在回答主观阅读试题时抓不着重点,失分甚多。其实,主观阅读题应当有它的答题步骤,阅读后先归纳“中心意思”。所谓“中心意思”与“中心思想”其实是两种概念:中心思想强调“思想”,即文章的深层次内函;中心意思强调“意思”,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考生只需要将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成一句“什么怎么样”就可以。例如本文就是写作者通过一位农民的表白了解了“阳光”的伟大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