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湖南警察学院-高校直通车

已有 1948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院系介绍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简介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成立于2010年4月,法律系目前有专、兼职教师33人,其中中共湖南省委社科研究行动重大决策咨询智囊团专家1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湖南省首届青年法学家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1人;有教授4人、副教授18人、博士6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人、学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

湖南警察学院民商法学于2011年获评湖南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以及学科全体成员的努力下,该学科遵循“以人为本、凝练方向、汇集人才、打造平台、提高水平、服务地方”的建设思路,在学科梯队建设、基础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及服务地方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形成了民法基础理论、商法、警察执法与私权保护三个研究方向,并在学术理论、应用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2016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中获评优秀等级;2018年10月,法学学科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第一批应用型本科“双一流”应用特色建设学科;2019年12月,由法律系教授李先波同志负责的“湖南警察法学研究基地”正式入选第六批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科方向设置

湖南警察法学研究基地以警察行政执法、警察刑事执法与证据、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三个研究方向为重点进行一体建设,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湖南、法治公安之战略需求,培育新的生长点,形成若干交叉学科,彰显警察法学的特色型、行业综合型、服务实践型公安院校法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在警察行政执法方向,围绕警察规范执法、网络安全与警察执法、警察救济法、警察在反家庭暴力中的作用以及警察执法国际合作中的法律问题等相关理论开展研究,将我国创新发展的警察法相关理论向世界推介;在警察刑事执法与证据方向,主要围绕刑事司法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刑事电子证据、社区矫正、新型经济犯罪打击与预防中的法律问题等开展研究,形成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刑事法学学科;在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方向,围绕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被告人权利保护、律师权利保护、社区矫正、警察权利救济中的法律问题等相关理论开展研究,加强了我国创新发展的警察法相关理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简介

学科团队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科带头人李先波教授现为湖南省社科“百人工程”学者,湖南省首届青年法学家,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同时学科还确定了李语湘、邢馨宇2名博士为学科后备带头人,各研究方向具有1-2名主要学术带头人。

为加强重点学科师资水平和结构,学校与湖南大学法学院签订了法学博士定向培养协议,2012至2018年有4名学科教师考取了博士生。

2015年以民商法重点建设学科为平台,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获批“民商法学省重点建设学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获得了100万元的中央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

积极承办学术会议和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1、承办了湖南省法学会民商法研究会2012年年会、2013年与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与湖南大学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培训。

2、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李先波教授以及马云波、欧阳艳文、林斌等几位教师于2012年参加了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与湖南大学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举办的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师资培训,基于前述合作研究,于2017年共同举办了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的学术会议,并随后为全省100多名监所所长和其他民警开展了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的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鼓励和支持学科教师参与国际项目的交流和考查。邢馨宇老师于2014年被选派到美国威廉玛丽大学进行为期2年的学术交流访问;2018年,选派蒋科博士前往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进修一年。2019年,袁群、黎亚薇两位老师到加拿大警察学院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JIBC项目交流。

4、邀请5名全国民商法学知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学术交流。几年来,先后邀请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梁慧星教授作了题为《侵权责任法的解读与评论》的学术报告,重点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的某些具体制度的改造和新创作了权威的讲解和评述;邀请了全国民法知名专家孙宪忠教授和湖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肖海军教授、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许中缘教授来学校作了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简介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简介


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课题建设

1、论文发表成果突出

2011年至2019年,学科团队共计在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篇,SSCI\CSSCI论文36篇,CSSCI扩展板期刊论文4篇,中文核心及其他重要影响的期刊论文10篇。此外,在其他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80篇。

其中,李先波教授的论文《自然人流动规制的晚近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于2012年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邢馨宇老师的“有利被告”系列论文获得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申报科研、教育教改课题成效明显

2011年至2019年12月,学科教师共计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3项,联合国项目1项。具体为:李先波教授主持的“境外务工人员权利保障研究”( 立项号:13BFX152),资助经费18万元;邢馨宇老师主持的“有利被告论” (立项号:14FFX009),资助经费20万元;蒋科老师主持的“政府董事法律制度研究”(立项号:15BFX169),资助经费20万元,以及欧阳艳文老师主持的联合国项目“将性别暴力纳入警察教育的倡导与实践”,资助经费5万美元;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课题1项,即2013年李先波教授主持“推进法治湖南建设中道路交通安全综合管理对策研究”,省部级教研、教改课题12项。

3、专著出版成果斐然

2012年至2019年12月共计出版专著8部,包括学科带头人李先波教授撰写的于2012年出版的《国际贸易与人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2013年出版的《自然人流动法律规制研究》、2017年出版的《合同法专论》、朱珍华老师2014年出版的《矿权研究》、2016年蒋科老师出版的《国家出资人代表制度研究》等。

4、教材出版达到目标

主编国家统编教材2部,副主编国家统编教材1部,并与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与湖南大学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共同合作,出版教材1部,即李步云、李先波教授主编、马云波、林斌老师副主编的《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2013年12月出版)。

5、教学成果奖实现零的突破

2019年8月,李先波教授主持的“‘1+5’警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省第十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

积极开展如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学术讲座、司法考试能力培养等。其中在模拟法庭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

2012年,本专业学生参加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全省35所本科院校组队参赛,我院法学专业学生荣获团体三等奖,1名学生获“优秀辩手”称号。在2015年12月6日由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弘才杯”法律达人公开赛中,我院法学专业学生组成的参赛代表队,力克湖南大学法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等代表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团体一等奖。2015年,本专业学生省级研究课题立项1项,院级课题立项6项。在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第十一届“挑战杯”比赛中,本专业学生获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1项。2017年6月,本专业学生参加湖南省第四届大学生模拟法庭辩论赛,参赛的辩论队不畏强手、勇于拼搏,荣获团体三等奖,优秀书状奖二等奖。2019年12月,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五届模拟法庭辩论赛,经过努力拼搏,再次获得团体三等奖的良好成绩,1名选手被评为最佳辩手。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简介

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简介

学校先后与全省14个市州公安局、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我院法学专业也与湖南通程律师事务所、上海建纬(长沙)律师事务所、湖南泓锐律师事务所、湖南耀银律师事务所、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湖南骄阳律师事务所等十几个单位签订了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保证了法律系学生假期见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


努力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

建立了以法学理论为基础,构建培养学生法律思维、法律分析方法与能力的法律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指导法学专业学生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项目,截止到2020年10月,我院法学专业学生共计立项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9项,校级课题25项。

系部鼓励和支持法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学生司法考试通过率远远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每年10%左右),2013年通过率为30.9%,2014通过率45.3%,其中400分以上的27人,最高分为443分(全省最高分为447分),2015年为36.3%,2016年为33.2%,2017年更是达到50.7%。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通过率。2018年国家司法考试首次改革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我校2019届法学专业学生在“法考”中再创佳绩,第一阶段通过176人,通过率为70.1%,第二阶段通过128人,通过率为73.1%,整体参考通过率为51%,较去年提高0.5%,2019年,2016级法学专业学生“法考”第一阶段通过202人,第二阶段通过152人,整体参考通过率为52%。司考通过率连续七年位居全省高校前茅。

由于司考成绩显著,2016年6月,由省司法厅主办的2016年司法考试宣传咨询交流会在我院召开。学院升本以来,法律系已有200余人考上研究生,500余人被公务员单位录用。

重点学科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1、学科带头人李先波教授的论文《自然人流动规制的晚近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于2012年获得湖南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5月,项目“自然人流动法律规制研究”获得湖南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该研究成果认为:自然人流动作为跨国服务提供方式之一,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晚近的立法和实践表明:自然人流动的规制总体上呈现多边谈判进程缓慢、区域和双边协定安排灵活多样、国内立法规制复杂细致等特征。自然人流动是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的重点,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在未来的多边谈判中争取主动,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和配套制度。此成果对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国际贸易领域中的自然人流动相关制度有重要指导意义。

2、邢馨宇博士的系列论文获得了2016年湖南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即《有利被告的定位》载入《法学》2011年第11期、《刑法的修改:轨迹、应然与实然》载入《法学研究》2011年第2期,以及《“存疑时”有利被告的根据》载入《法学》2013年第10期。这些系列论文对我国的立法建设以及被告权利的保护提出建构性的建议,指出了在警察执法中如何保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3、以学科带头人李先波教授作为基地负责人的“湖南警察法学研究基地”于2019年12月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第六批湖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基地以警察行政执法、警察刑事执法与证据、警察执法与人权保护三个研究方向为重点进行一体建设,围绕法治国家、法治湖南、法治公安之战略需求,培育新的生长点,形成若干交叉学科,彰显警察法学的特色型、行业综合型、服务实践型公安院校法学学科的优势和特色。

4、严利东副教授主持的“婚姻的博弈”课程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在线优质课程;朱珍华教授主持的“合同法”课程被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课程。

5、2019年10月,由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主持申报的“法律实务卓越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为我校培养富有创新意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