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星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简介
音乐学系筹建于1997年10月,1998年开始招生。其前身为音乐理论教研室(1979年始),承担全院所有史论公共课的教学,其时所开的课程主要有: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艺术概论、中国民歌、音乐美学、音乐名作、音乐文学等。教研室成员先后有:崔其焜、关伯基、陈荣喜、许树坚、赵婉洁、汪波、陈维纶、王润秋、罗小平、黄虹、吴丽玲、邓希路、胥远帆、汪红珺等老师。
1995年,教研室悉数并入音乐研究所,所长为:罗小平;副所长:周广平、何平;党支部书记为:汪波;秘书:汪红珺、陈宏。除了研究所原有的成员(赵宋光、陈天国、罗德栽、陈安华)外,还先后增加了闫笑雨、潘澜(2000年调离)、刘大坚、尚红、周凯模等老师。所内教师依然承担全院的史论类公共课。
为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与社会需要,1997年开始筹建音乐学系,并从研究所中抽出部分教师独立建制,1998年正式招生。主要人员几乎都来自原来的音乐理论教研室,后来又逐渐增加年轻一代新教师。首任系主任:何平(2005年7月调离);系秘书:陈宏。2005年7月,由邓希路继任;2006年9月,幸祝香出任党支部书记,2012年由林钟烈继任,2015年4月由孙熙然继任,2017年9月由祁斌斌继任,2018年1月由苏雄任党总支书记。2020年3月祁斌斌任系主任。现系部下设四个研究室:1.西方音乐史教研室;2.中国音乐史教研室;3.民族音乐教研室;4.美学教研室。目前系成员有:祁斌斌(副教授)、刘大坚(教授)、王沥沥(副教授)、王学佳(讲师)、代宏(讲师)、曲文静(讲师)、陈宏(秘书)、王觅(辅导员)、刘禹君(博士)、刘青(博士)、余亚飞(博士)、魏昇(博士)。邓希路(返聘教授)、黄虹(返聘教授)、王少明(返聘教授)、吴丽玲(返聘教授)。
(图为音乐学系教师合照)
音乐学专业的办学,定位在培养具有音乐学各主要学科的系统知识、基本学术素养,并掌握相应音乐表演技能的一般应用型人才与一定比例的研究型专业人才。完成这一系统学业的学生,将能适应专业研究部门、高等或中等专业院校及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广播电视、出版机构、文化机关、文艺行业的组织管理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工作。同时,也为那些有志于进入更高学业阶段的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在校学生的学业,主要涉及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音乐学各主要学科的系统知识、学术理论与治学方法、各种文体的写作、社会调查等方面。在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浏览中外音乐文化遗产的同时,着重发展学生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学术能力与表达能力。此外,为适应社会文化工作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要,还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应对日后工作时所必需的,诸如: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拓展能力、社交与协调能力。从2009年开始,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策略与社会需求,探寻多层次办学的新模式,音乐学系在专业教学方面,又细分为“理论音乐学”(五年制),与“应用音乐学”(四年制)两个层次招生。前者着眼于培养研究型人才,后者着眼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未来,“应用音乐学”专业将作进一步规划,细分为:音乐与健康、音乐编辑与图书音像管理、音乐传播三个方向。
我系自迁入大学城后,随着学院整体教学环境的大幅度改善,教学设备的更新与添加,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从没有过的硬件。尤其是在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方面更是尽如人意。
在教研文本的积累与库存方面,我们图书馆尽管在规模、库存量与分类结构上无法与其它大学相比,但在岭南地区,由于本院有接近50年的办学积累,在音乐专业文本的储备方面还是处于领先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音响、影像、图片与各种中西乐谱、近百年出版的图书文献等方面。此外,由于岭南音乐研究的主要基地就设在本院,凭着长期的积累,再加上其它机构所转来的稀有文本,在岭南音乐文化、乃至更广泛的地方文史资料汇集方面更显出我们的独特性。再者还有那些不可忽视的教研人员的个人收藏,由于各自的专业指向不同,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再加上老一辈学者的私传转藏,使得这一隐性的文本储备意义重大,这在个别授课与研究课题的指导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迁进大学城之后,我们与其它不同性质的院校有了更为便捷、更为有效的接触,这让我们的教学更便于利用周边院校的教育资源,这为教研人员与学生们延伸知识,拓展学术视野,增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促进相互间的互渗提供了便利。目前,音乐学专业的所有研究生都在院外其它学校修习一到两门非专业课。在这方面,广州美术学院为我们提供了热情的支持与帮助,据了解,有几位西方音乐史专业的研究生就在该院选修了西方美术史等课程。
(图为部分音乐学系教师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