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广州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93854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院系介绍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始创于2004年,珠三角政务管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重要的教学中心,中国南方应用社会科学学术创新高地。拥有政府管理系和社会学系2个教学科研机构,MSW教育中心和南方公务员教育中心2个教育服务机构,智慧政务实验、社会工作实验室和GUPA案例工作坊等教学辅助机构,设有南方治理研究院、廉政研究中心和中国政务研究中心、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南方移民研究中心等9个学术智库机构。

拥有行政管理、社会学2个本科专业和公共管理、社会学、MSW硕士学位点以及智慧决策、教育政策、创新治理等相关方向博士学位点。拥有国家一流专业1个,拥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在智慧政务、城市管理、健康治理、社会工作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教职员工60余人,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海外引智驻院教授5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省级人才、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人,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5人。在专任师资队伍中,90%以上教师拥有国内外一流大学博士学位,80%以上教师为45岁以下青年教师,60%以上教师拥有海外访学经历,40%以上教师拥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挂职经历或工作经历,20%以上教师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40余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政府奖励20余项,出版《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等有影响力著作60余部,在海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30余份决策咨询建议被国家部委批示和省市机构采纳。主办有“南国讲堂”、“南国读书会”、“回归学堂”、“公管午餐”等若干学习学术平台,创办有《南方治理评论》《社会创新评论》2种学术辑刊。学院与泛珠三角政府部门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与珠三角地区企事业单位建立有长期的工作关系,与50余个海外学术机构建立有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学院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奋发成为“立足广州,服务广东,辐射国内,对接国际”的高水平创新型学院。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6月。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广州师范学院德育教研室,教研室后来所办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正是学院当前各专业的母体。2000年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教育学院、原广州大学和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高校合并组建新广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隶属新成立的法学院。2002年法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申报新办行政管理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03年,又在行政管理专业基础上申报新办社会工作专业。2004年法学院因发展需要拆分为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社科部三个部分。20126月因学科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属的政治教育系与校社科部合并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至此公共管理学院保留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继续发展。


历任领导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组织机构

议事机构: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

教学机构:政府管理系、社会学系

行政机构:行政事务部、教学事务部、学术事务部、学生事务部

学术机构

(1)省级重点教育基地: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广东省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基地

(2)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

(3)校地协同创新平台:中国政务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建)、大都市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共建,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成员)

(4)校属学术创新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社会创新研究中心、南方灾害治理研究中心

服务机构

南方干部教育中心、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专业教育

博士教育:工商管理(管理决策与创新治理)、统计学(社会政策与统计)

硕士教育:公共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MSW)

学士教育:行政管理、社会学

师资结构

岗位结构:现有教职员工69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行政人员13人

学历结构: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9人,占专任教师数91%

职称结构: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高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77%

层次结构: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其他省部级高层次人才5人 

年龄结构:40岁以下教师23人,占专任教师数42%

性别结构:女性教师19人,占专任教师数34%

学习平台

南国讲堂:始创于2011年10月,“南国学术圣殿,公共精神家园”,系学院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南国讲堂以“砥砺学术,创新生命”为宗旨,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所作的学术报告,打捞历史记忆,打开知识视野,展开学术对话,推动学术创新。

南国读书会:始创于2013年4月,系学院研究生定期读书自治组织。南国读书会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践行“读经典,品人生”价值,提升阅读质量、营造学术氛围、促推思维想象、探究问学之道。

公管午餐:始创于2012年12月,系学院定期的师生午间温馨交流平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以“温馨午餐,情系师生”为纽带,搭建师生谈论思想、学习、人生和未来的思想交流性平台。

南国论坛:始创于2011年11月,全称为“南国公共管理研究生学术论坛”,即面向全国公共管理研究生的大型学术交流平台。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搭建公共管理研究生外向交流空间,从而扩展研究生学术半径、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简介


人才培养

引智工程计划:落实学校引智政策,从国外大学和国内一流大学引进高水平教师,担任半年至一年的课程教学任务,并担负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同时,面向从海内外引进高水平师资开展短期访问教学,加快对接学院“国际化”步伐。目前已与加拿大女皇大学、美国佩斯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美国普渡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台湾大学等校建立了师资对接和学术共享途径。

师资培养计划:学院师资培养主要采取四种形式:(1)结合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资助计划,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访问(一年以上);(2)选派青年教师参加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开设的高水平课程教学培训班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班;(3)选派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短期访问和教学考察;(4)国外访问教授定期来校指导和培养;(5)国内或院内教授定期开展指导和培养。

教师挂职制度:实施青年教师“走出去”的行动计划,落实青年教师到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挂职半年到一年的定期挂职制度,推动教师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走出国门,走向社会、走向实践、走向群众,从而解决“主讲政府管理的教师不懂政府、城市管理的教师不识城市”的问题,促使教师教学更有底气、科研更接地气,同时也很好地建构了院地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目前已有多位教师正在或已经完成在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广州市民政局、中山市西区办事处、从化区教育局等部门的挂职锻炼。

本科生导师制度:广东省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计划之一,2014年10月28日正式推行。落实《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度暂行办法》要求,推动实施现代学徒制,实现“大课堂”和“小指导”的有机结合,积极拓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研究生双导师制度: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之一。2013年度开始实行,落实《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要求,在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教育中推行“学术导师+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度,借助业界导师资源推动研究生到政府部门、基层单位和公共组织等行业、领域、地方扎根锻炼,深入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2013年9月17日,学院举行了隆重仪式礼聘30位海内外学者和业界专家担任学院客座教学和兼职教授,他们或进课堂或指导研究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示范教学基地建设:实施省级、市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驱动机制,结合课程教学推动教师积极开展情景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和Seminar教学,加强针对性教学、技能性教学和在地化教学,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已成立了广州政务教学中心、海珠政务教学中心、广州城市管理教学中心以及在珠三角建立了若干实习基地和实践基地。

交换生实施计划项目:结合学校学生工作政策,选派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习计划,选派优秀学生访问国内高水平学院的短期学习计划。目前学院已与台湾义守大学、屏东科技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等校建立了交换生培养项目,选派了优秀学生团队赴厦门大学、苏州大学、湖南大学等校开展一周的短期学习考察。

学生小额资助调查项目:结合学院研究基地团队项目和教师自由探索项目,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设置小额资助调查计划项目,通过学生自愿申报和专家评审确定资助项目,签订资助合同,并要求受助者在一定期限内提交调查报告和其他有见地的第一手学术素材。目前设立有“谷琶调查报告大赛”、“调查广州”、“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工作”等若干小额资助调查项目。

“牛娃班”培养计划项目:继续支持“牛娃班”培养工程,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和本科生导师加强专业教育的个性化和特色化培养方式。学院2009级社会工作专业班级45人参加了201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其中38人通过初试,上线率高达84.4%,班级成绩先后被100余家媒体报道,被称为广大“最牛考研班”。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该班不设班委,采取“小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成效突出,班级多次获得省市校“优良学风标兵班”、“优良班风校级重点资助班级资格”、“优秀班集体”等荣誉。

科学研究

学科:化学科引领,凸显学科优长。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强调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大数据治理、大都市治理、公共监察、公共健康、社会工作、社会统计、灾害治理等方面形成了学术特色和学科集群。

团队:化学术个性,凝练学术团队。立足自由探索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原则,在大数据治理、大都市治理、公共政策、廉政建设、虚拟社会管理、灾害社会工作、珠三角新移民研究方面等形成了省市级特色学术团队。

平台:强化协同研究,推动学术创新。坚持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增长的原则,依托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校地协作共建学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项目:强化项目驱动,推进深度研究。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团队学术偏好,通过项目驱动机制,积极开展案例研究、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提升原创研究、微观研究和深度研究的学术质量,重点抓好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的申报与结题工作。

成果:强化质量意识,提升成果效益。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做优做精,不断产出学术精品,提升学术成果的关注度和认同度。

学术辑刊

《广州公共管理评论》:学术辑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品

《广州社会工作评论》:学术辑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品

学术文库

《治理书系》:陈潭著,人民出版社出品

《大创新治理书系》:陈潭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品

《大都市治理书系》:陈潭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品

《公共政策研究丛书》:刘雪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品

《廉政研究文库》:卢汉桥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品

《南国公共管理文库》:陈潭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品

《南国政治学人文库》:陈潭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品

《社会工作管理丛书》:谢俊贵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品

《公共管理教育综合改革教程》:陈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品

《新编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系列教材》:王枫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出品

社会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竞标购买

政府委托项目:由学院研究机构承担和具体执行

公务员培训:由南方公务员教育中心执行

政策咨询项目:由研究基地和专家学者提供智库研究报告和决策咨询文稿

志愿者服务:由学院学生工作部门和团委负责执行

助学资源

海悦助学金:设立于2012年4月25日,由佛山海悦集团有限公司及董事长黄健文先生首期捐助10万元设立,由海悦集团直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名。

戴大卫夫人纪念奖学金:设立于2014年5月28日,由香港调景岭学生辅助社旧生会有限公司的四位理事莫世明先生、梁建婷女士、吴宝珠女士、胡社永先生倡议捐资25万元设立,捐期5年,受助对象为社会工作专业和就读期间积极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优秀学生。

大中华教育基金会助学金:设立于2014年6月28日,由大中华教育基金会及美籍华人、加州大学长滩分校叶先扬教授倡议捐助,首期捐助2万元,资助10位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向薇助学金:设立于2014年7月10日,学院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面向社会接受捐助,学生家长向为民先生首期捐助5万元和每一年资助一名贫困家庭学子直至完成研究生阶段学业。

力麒英苗奖学金:设立于2021年4月2日,由广州力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及董事长高燕祥先生首期捐助25万元,捐期5年,受助对象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册教职员工和在校本科生,重点奖励品学兼优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力赛青苗奖学金:设立于2021年4月6日,由广州力赛计量检测有限公司首期捐助10万元,捐期5年,受助对象为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品学兼优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在校研究生。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