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深圳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简介
是2019年1月根据学校学科调整,由原光电工程学院、原物理与能源学院及原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相关部分)合并组建。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85年建立的应用物理系。2006年,由原理学院应用物理系、核技术应用研究所和原师范学院物理教育系组建了物理科学学院,2015年12月物理科学学院更名为物理与能源学院。2006年,由原工程技术学院电子科技系、光电信息系组建了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年,在光电子学研究所基础上建立光电工程学院,在院、所创始人牛憨笨院士的带领下,建立了围绕光电和测控领域的完整学科群。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含师范物理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核工程与核技术4个本科专业,光学工程、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光学工程学科在2012年获评“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5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在2016年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B+,并列排名全国第九。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学院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235人,教授53人(含特聘教授15人),副教授57人,175人有博士学位。其中包括:
中国科学院院士
1人
长江特聘教授
1人
国家杰青
2人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1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人
国家优青
2人
广东省领军人才
1人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1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人
深圳市孔雀团队
2人
学院另聘有中国科学院王乃彦院士等为双聘院士,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李建刚院士工作站,聘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于俊崇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等为深圳大学访问教授。
学院先后建成“广东省/教育部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光纤传感技术粤港联合研究中心”、“国家能源核电运营安全与寿命管理中心—核电运营安全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呼气试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5个省部级、市级科研平台。在超快诊断、生物光子学、微纳米光子学、三维数字成像、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激光技术与系统、智能感知与光测、能源薄膜材料与器件、高纯锗探测器、先进核能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5项、深圳市科技进步奖12项,一批代表性论文发表在《Nano Letter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上,雄厚的科研实力,先进的科研平台,以及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院师生的发展与培养创造了优越的学术环境。
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599名,硕士生487名,博士生96名,在站博士后169名。在校期间学生除有机会获得“国家奖学金”、“深圳大学奖学金”、“联赢--牛憨笨奖学金”、“好日子奖学金”外,还可参加评选国家和社会赞助的各类助学金,使品学兼优的同学拥有更多的获奖、获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