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中山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211851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特殊招生

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

 一、基本情况


  1.专业简介
  中山大学生态学专业肇始于1924年建校之初的生物学系。以陈焕镛、任国荣、蒲蜇龙、张宏达等教授为代表的前辈学者,奠定了中山大学动物生态学和植物生态学的基础,2004年设立生态学本科专业。2018年在深圳校区成立生态学院,按照学科发展的规划,厘清了学科重点发展方向。面向重大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解决困扰当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流失、环境破坏、生物资源有效和平衡利用等。
  中山大学生态学科在近百年发展过程当中,坚持开放包容、锐意创新,秉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涵盖生态学二级学科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修复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的基础上,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生态系统修复与功能提升、生态资源利用与绿色发展等领域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学科体系,引领生态学学科主流发展方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学科。目前,中山大学生态学科分别(1)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3)广东黑石顶地带与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4)在教育部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并列第一名和A+;(5)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入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
  2.师资队伍
  (1)凝聚和培养了一支梯队完整、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针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粤港澳湾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优秀学者,现有:台湾“中研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同时,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青年学者脱颖而出,包括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其他类国家级青年人才等9人,师资队伍梯队完整、年龄结构合理。
  (2)建立了一支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成果突出。针对生态学的学科特点,建设了以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主干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群。其中植物学和生物学实习省级教学团队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植物学和生态学列为省级资源共享建设课程。在科学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了一系列教材:《植物学》、《植物学实验》、《植物学数字课程》、《动物学》、《动物学实验》、《生态工程与规划》、《恢复生态学》、《生物学野外实习手册》、《生物学野外实习数字课程》、《图说植物学实习指导》、《黑石顶生物学实习》丛书(共6册和APP)、《昆虫世界与人类社会》等。
  3.教学及科研条件资源平台
  全力搭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平台,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社会使命感培养。配备有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资源平台: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中山大学广东黑石顶地带与非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粤港澳生命科学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联盟、中山大学-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实习教学基地,并与广东省鼎湖山、大亚湾、仙湖植物园等,云南省无量山、高黎贡山等共建多个教学科研基地,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和交流机制。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基地”。
  学科评估结果:在教育部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分别并列第一名和A+。
  双一流学科:生态学。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遵循强基计划“培养基础学科拔尖,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能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人才”的人才培养宗旨和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行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
  1.分阶段培养目标
  本科阶段培养目标
  集中学校优秀的教育资源和学科交叉优势,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通过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优化的激励机制和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培养掌握生态学领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实验技能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科学素养、人文修养,以及敏锐生态科学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硕博阶段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生态学及进化生物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地理科学等多学科的专业人才和交叉人才,熟练掌握生态学基本理论,具备生态学专业素养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态学问题的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层次、高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阶段性考核和动态进出办法
  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实行年度考核及动态进出机制。根据学生绩点、科研训练表现,以及专家面试考评情况,每年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的学生按计划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不能通过阶段考核的学生分流至生态学专业对应年级的普通班进行培养,同时可遴选同年级生态学专业优秀学生进入强基计划班。
  3.本硕博衔接办法
  强基计划班采取“培养方式简明,培养过程衔接,培养目标高精” 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方式,各培养阶段统筹优化,有机衔接。对于本科阶段学习和科研能力通过阶段考核的优秀学生,进入硕士、博士阶段学习。该培养模式的本科阶段主要强化通识教育和夯实专业基础并培养较强的实验技能。在硕士阶段继续强化专业基础的同时,对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研究方向,开展挑战性和创新性强的研究课题,从事系统性研究。博士阶段继续深入和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三、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


  强基计划录取考生入学后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本科阶段,按照生态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毕业学分162学分。
  强基计划鼓励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硕博阶段,学习年限按学校规定的学制和学习年限执行,经硕士中期考核不能进入博士阶段,则进入硕士学习并按硕士要求毕业。
  达到中山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申请条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根据学位论文的审核情况,学生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授予理学博士学位。对于分流的学生,按中山大学学位授予细则授予相应的学位。

  四、培养方式


  (1)小班制、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小班化培养、配备学科带头人为班主任、优秀青年学者为专职辅导员、知名教授为学业全程导师。设计针对强基计划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基础与前沿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针,培养具有良好政治意识和科学素养的学术精英与行业领袖。加强个性化引导。在“一对一”导师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在每学期设置“科研技能训练”课程,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让学生尽早进入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第一线,培养其过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2)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夯实人才培养平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吸纳优秀的学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以研促教,促进学科交叉,加强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3)多元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际交流项目、国际暑期学校以及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以科研合作为桥梁,通过国际大师讲座、国际联合野外实习等国际化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精英人才。

       五、课程设置

(一)本科阶段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公共必修课程

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8

144

1-4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4

144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

3

54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3

54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ntroduction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2

54+2周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The Principles of Marxism

3

54

2





军事课

Military Course

2+2

36+2周

1





形势与政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2

36

1-6





通识教育课程

修读总学分不少于12学

学科大类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二(I)

Advanced Mathematics-2(I)

4

72

1





大学化学III(上)

College Chemistry III(1)

3

54

1





大学化学实验III(上)

College Chemistry Experiments III(1)

1

36

1





新生研讨课

Freshmen Seminar

1

18

1





大学化学III(下)

College Chemistry III (2)

3

54

2





大学化学实验III(下)

College Chemical Experiments III (2)

1

36

2





生物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

Computer Programming Language

2+1

36+36

3





概率统计(理工类)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

3

54

4





专业基础课程

植物学

Botany

4

72

2





植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Botany

2

72

2





动物学

Zoology

4

72

2





动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Zoology

2

72

2





基础生态学

Fundamental Ecology

3

54

2





生物学野外实习

Biological Practice in the Field

2

2周

3





生物化学(I)

Biochemistry I

3

54

3





生物化学实验(I)

Experiments of Biochemistry I

1

36

3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3

54

3





微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y

1.5

54

3





大学物理(医)

College Physics

4

72

4





生物统计学

Biostatistics

2

36

4





遗传学

Genetics

3

54

5





遗传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Genetics

1.5

54

5





专业核心课程

种群与群落生态学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Ecology

2+1

36+36

3





恢复生态学

Restoration Ecology

2+1

36+36

4





生态系统生态学

Ecosystem Ecology

2

36

4





进化生物学

Evolutionary Biology

2

36

4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

2

36

5





分子生态学

Molecular Ecology

2

36

5





生态学综合实习

Training & Practice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2

2周

5





微观生态学综合实验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in Micro-ecology

2

72

5





保护生物学

Conservation Biology

2

36

6





宏观生态学综合实验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in Macro-ecology

2

72

6





科研训练1

Research Training1

1

1周

1





科研训练2

Research Training2

1

1周

2





科研训练3

Research Training3

1

1周

3





科研训练4

Research Training4

1

1周

4





科研训练5

Research Training5

1

1周

5





科研训练6

Research Training6

1

1周

6





特色课程模板

模块一、生物多样性


古生物学

Palaeontology

2+1

36+36

4





脊椎动物系统分类

Vertebrate Systematic Taxonomy

2

36

4





植物系统学

Systematic Botany

3

54

5





普通昆虫学

General Entomology

2

36

5





统计生态学

Statistical Ecology

2

36

5





生物地理学

Biogeography

2

36

5





全球变化生态学

Global Change Ecology

2

36

5





微生物生态学

Microbial Ecology

2

36

5





土壤生态学

Soil Ecology

2

36

6





行为生态学

Behavioral Ecology

2

36

6





无脊椎动物系统学

Systematics of Invertebrates

2

36

6






模块二、应用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Pollution Ecology

2

36

3





草坪学

Turf Science

2

36

4





生物防治原理与技术

Principle and Technology of Biocontrol

2

36

5





生态安全

Ecological Security

2

36

5





湿地生态学

Wetland Ecology

2

36

5





应用生态学

Applied Ecology

2

36

5





生态工程与规划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Planning

2

36

5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2

36

6






模块三、进化生物学和基因组学


生命起源与进化

Life Origin and Evolution

2

36

4





细胞生物学(I)

Cell Biology(I)

3

54

4





细胞生物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

1.5

54

4





分子生物学 Molecular Biology

2

36

4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

3

54

6





发育生物学

Developmental Biology

3

54

6





高通量生物学与数据分析

High Throughput Biology and Data Analysis

2+1

36+36

6






模块四、生命科学素质培养课程


生命科学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ology in Life Sciences

2

36

1





生命科学史

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

2

36

1





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3

54

1





生命科学引论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2

36

1





高等数学二(Ⅱ)

Advanced Mathematics-2(II)

4

72

2





生物安全

Biosafety Science

1

18

2





专业科技文献阅读和理解

Reading & Comprehension of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Literatures

2

36

4





生物拉丁文

Biological Latin

2

36

5





环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

36

6





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2

36

6






模块五、跨专业选修模块


植物生理学

Plant Physiology

3

54

5





植物生理学实验

Experiments of Plant Physiology

1.5

54

5





应用病毒学

Applied Virology

2

36

6





动物资源与利用

Anim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echnology

2

36

6





表观遗传学

Epigenetics

2

36

6





现代植物病理学基础与应用

Basic and Application of Plant Pathology

2

36

6





(二)硕博阶段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通识教育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36

1-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8

1-2

第一外国语(英语

5

120

1-2

专业教育课程

生态学仪器设备技术

3

54

1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4

72

1

学术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

3

54

2

生态与进化讲座系列

3

54

每学期

生态学经典文献导读

3

54

1-2

高级生物统计学

3

54

2

特色课程

植物生态学讨论实践课

4

72

1

动物生态学讨论实践课

4

72

1

微生物生态学讨论实践课

4

72

1

生态系统生态学讨论实践课

3

54

1

景观生态学讨论实践课

2

36

2

修复生态学讨论实践课

3

54

2

可持续发展生态学讨论实践课

2

36

2

生态哲学

4

72

2

  六、配套保障


  1.组织保障
  (1)学校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学校成立强基计划领导小组、强基计划工作小组,保障强基计划实施。中山大学关于本科教学的相关制度保障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学院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学院成立以院长和书记为组长,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和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工作小组,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培养工作。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和指导:成立强基计划学生就业教育与指导小组,立足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需求,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2.经费保障
  设立强基计划专项资金,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除了正常课堂教学外,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如下两个方面。
  (1)提升学生科研素养:开展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国内外高水平合作交流等工作。
  (2)支持教学资源协同创新:创新合作机制,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强国内外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
  3.师资保障
  (1)汇聚大师,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通过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参与强基计划学生的联合培养。
  (2)教研室与党支部建设协调,加强基层教学组织活动:
  以专业设立党支部,通过党建活动的引领,加强立德树人和师德建设,增强课程思政力度。
  (3)教师水平提升和培养保障制度:通过举办主题培训、教学沙龙、观摩课、教研实习及国内教学会议交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
  4. 政策保障
  制定《中山大学生态学强基计划班本-硕-博衔接管理办法》,《中山大学生态学强基计划班公派留学管理办法》和《中山大学生态学强基计划班奖学金评定办法》,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学业优秀的学生在出国短期交流学习、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
  5.其它激励机制
  搭建交叉学科培养机制:成立交叉学科导师组,有效引导,搭建各大基础学科的交叉培养平台,培育学生在交叉学科方面的创新能力。
  搭建高等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的机制、高效培养及输送人才:有机整合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相关优势资源构建协同育人平台。

      

       中山大学生态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由生态学院负责解释,如有修订,以最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为准。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