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长安大学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简介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原西安公路学院1978年设立的交通自动控制本科专业,在此基础上于1985年3月独立建系,成立了交通自动控制系,1992年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并入后更名为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1993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三校合并后成立信息工程学院,2007年专业学科重组后成立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至今已有近40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学院涵盖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一级学科,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后)完整的培养体系,具有交通控制与管理、工业自动化、建筑电气、汽车电子和智能仪器等专业特色。
学院下设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2个管理机构;设有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自动化系、轨道交通及其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动化试点专业教研室等7个教学系(部);设有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交通系统工程、隧道机电系统、轨道交通控制、智能测控与电气传动、智能建筑、建筑设备控制工程系统、微纳电子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和长安华驰交通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设有电控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等2个实验室与;另设有与西门子(Siemens)、霍尼韦尔(Honeywell)、立维腾(LEVITON)等多家国内外企业共建的智能建筑实验室、与英特尔(Intel)共建的长安大学-英特尔多核技术实验室、与飞思卡尔(Freescale)共建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还与10余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教学研究实习基地和实验创新基地。
学院现设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大类招生专业,其中自动化包含5个分流专业方向:工业自动化、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轨道交通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智能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包含2个分流专业方向:建筑电气与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被评为陕西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9年“自动化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立项为陕西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年获准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建“自动化”专业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2个学科博士授权点;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等7个学科硕士授权点;有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方向)、控制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3个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是我校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属二级学科之一,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在“九五”、“十五”和“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先后投入学科建设和实验室建设费1500余万元,建设了“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研究开发平台”、“高速公路隧道测控与仿真系统研究开发平台”、“车辆定位与跟踪监控系统研究开发平台”、“交通系统仿真研究开发平台”、“智能测控系统研究开发平台”、“路网交通模型与智能控制仿真平台”、“交通数据采集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平台”、“智能汽车创新实验平台”、“微纳电子器件及应用研发平台”等。“十二五”期间利用中央高校基本条件建设专项资金、交通运输部支持交通类专业建设专项资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基金等,加大重点学科建设投入力度,使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再上一个新台阶。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161人,专任教师125人,实验教辅人员24人,行政管理人员12人。其中,专任教师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61人,具有博士学位102人;博士生导师和国际生博导15人,硕士生导师和国际生硕士生导师77人;自动化教学团队2014年获批陕西省教学团队,《自动化实践初步》和《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团队2021年分别获批陕西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计划1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1人,长安大学“长安学者”特聘教授2人。另外还聘请校级兼职教授7人、院级兼职教授30余人。在校本科生1900余人、硕士生、博士生300余人。我院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技和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奖励。我院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获得者江枫同学,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历届毕业生中,绝大多数已成为自动化、交通控制工程和建筑电气等领域的骨干力量,涌现出了众多杰出校友。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改研究重点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和其他横向科研项目,主要有:“考虑物理排队条件下多车型动态交通分配问题研究”、“声表面波式小波神经网络处理器阵列的研究”、“基于先验知识的分布式恒虚警率检测算法研究”、“利用参量结构实现复杂信号环境下盲信号分离方法研究”、“面向任务的网络公用品博弈群体协调和合作机制研究”、“基于移动云模型的车载传感网交通突发事件分发算法研究”、“面向秘密信息传输的载体能量结构特性解析技术研究”“地铁电网铁磁谐振特性分析与预测及电网脆弱性、故障蔓延模型研究”、“多功能多变换器电源系统综合分析理论与实现技术”、“公路基础设施既有信息接入与交通运行状态影响评估技术”、“基于动态称重的不停车收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建模、仿真和控制策略的研究”、“陕西省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研究”、“多电平逆变器混合双频拓扑结构及实现技术”、“非线性系统多模型切换自适应控制与性能分析”、“基于WSN的地铁站火灾图像感知技术”、“大尺度高速公路网交通控制体系研究”、“自主移动机器人的环境探索技术与系统开发”、“成像光电油气管道焊接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长大隧道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制”、“模拟蓄电池特性的直流供电电源的研制”、“城市快速路网交通瓶颈区的拥堵辨识与协同调控方法研究“、”片上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系统“、“基于云理论的车载传感网交通事件分发方法”、“基于路网结构特性的交通拥堵传播机理与消散调控方法研究”、“高效率微型光伏逆变器研究”、“基于时频切片分析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多传感器融合的桥梁下部结构裂缝识别和定位”、“图像数据的综合性研究”、“高能效智能电源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分负载均衡调度策略研究”、“SOI集电结耗尽SiGeHBT关键参数研究”、“基于AG-SQP融合算法的航空发动机燃油消耗最优控制研究”、“车辆自组织网络中支持多天线技术的高效协议研究”、“高速公路长大隧道交通控制与诱导仿真系统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及事故预警系统研究”、“高速公路远程视频监控方案设计”、“高速公路机电设施维护管理及技术研究”、“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路径拆分数学模型研究”、“高速公路视频H.264软解兼容性技术要求及测试平台研究”、“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GPS技术在汽车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徐州市公路主枢纽信息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设计”、“青岛-银川国道主干线汾阳-离石段高速公路隧道附属工程设计研究”、“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发动机自动化试验台”、“筑机传动试验台”、“弹药充填计算机控制系统”、“无人机地面检测系统研制”等,年科研经费近千余万元,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7项、解放军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4项以及其他教学、科研成果奖励20余项。
学院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每年有20余名学生出国攻读学位或进行中外联合培养。
学院将秉承“弘毅明德 笃学创新”的校训和“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团结奋进、追求卓越”的精神,坚持“人才强院、科教兴院、质量立院”的办学理念,为海内外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招贤纳才,不断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共同创造学院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