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云南师范大学 信息学院
u 历史沿革
云南师范大学是云南省最早开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科办学与研究的院校之一。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昆明师范学院时期,数学系刘声烈、胡国梁等人即开始计算机基础理论教学研究及早期计算机研制工作;七十年代初,以数学家刘声烈教授为代表的研究人员着手开展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相关课题研究,开办了离散数学结构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并于1978年开始招收计算机科学理论硕士研究生,开创并领导了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的研究,刘声烈教授也由此成为云南省第一代计算机事业的先驱者与领军人物。
1985年,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开始招收第一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学生,1986年招收本科学生。1997年5月,在整合原数学系与物理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林毓材教授担任第一届系主任。
与此同时,云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学专业于1986年开始招收专科学生,1987年招收本科学生,成为云南省最先设置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并先后经过了“电化教育系”和“信息传播系”的发展阶段。
1999年12月,原计算机科学系与信息传播系联合组建成立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林毓材教授任第一届院长。
2010年6月,原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并成立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u 办学体系
表1 学院现有办学体系
办学层次 | 专业名称 | 学科类别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多媒体技术) | 工学(师范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 | 工学(非师范类) | |
教育技术学 | 理学(师范类)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工学(非师范类) | |
网络空间安全 | 工学(非师范类) | |
人工智能 | 工学(非师范类) | |
学术硕士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工学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工学 |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工学 |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工学 | |
教育技术学(教育学) | 教育学 | |
教育技术学(理学) | 理学 | |
专业硕士 | 电子信息 | 工学 |
现代教育技术 | 教育硕士 |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技术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u 学院现状
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其中专任教师 67人,教授 10人,副教授 30人,博士及硕士占比70%。学院下设计算机系、教育技术系、网络工程系、大数据系、人工智能系、教师教育系、公共教学部、实验教学中心和行政服务部。
近年来,学院多名教师先后获得云岭名师、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云南省计算机协会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云南省高等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云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获批“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
学院建设有软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操作系统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EDA实验室、教育技术实验室、教育装备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等完备的专业实验室。
结合国家需求以及学校和学院实际,学院确立“一轴四驱”的总体发展思路,即以计算机学科建设为轴,以党建思政、人才队伍、平台团队建设,学生能力培养为驱动。抓住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和云南省学分制改革的契机,围绕主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基础,以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动手能力强、具备自然人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框架,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点为学科基础,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在调整、融合与发展中振兴计算机学科优势,实现信息学科的整体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