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类专业介绍
机械类专业(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车辆工程四个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施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简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历史悠久的王牌专业之一,先后获“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级优质本科专业”、“广西壮族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广西区创新创业示范专业”等。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2011年启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旨在造就机械工程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应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实践平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机电综合工程训练中心);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机械电子基础自治区级示范中心、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自法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与区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26个,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充分保障。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共有专职教师48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14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20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占50%。近三年来在教学方面承担了10余项自治区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近三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防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研等国家级项目20项,省、部级以上项目63项,企事业协作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20余篇。
本专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在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成绩突出。多次在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连续多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资、合资及国内著名制造企业工作,在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精密机械、电子产品及装备等设计与制造业具有良好声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国际视野,道德文化素养高,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组织生产、运行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能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目标1:能够适应制造技术的发展,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学科领域及相关工程科学基础、工程专业技术及管理等知识,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能力。
目标2:能够跟踪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能提出独立专业技术见解,具备承担机械产品及相关工程技术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维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目标3: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在工程实践中遵守法律法规。
目标4:能够评估机械工程技术活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目标5:能正确认识项目团队成员角色定位,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环境下工作,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
目标6:能够与时俱进,应对科技发展挑战,实施技术创新。拥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能力。
三、专业特色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历史悠久,学风严谨,机械工程为广西首个机械工程博士点学科。本专业在精密机电控制及装备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精密成型技术及模具制造方面具有专业特色优势。
本专业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相协调,强化机械设计制造、微机控制应用、电子机械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广西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广西优质专业”。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和工程技能,接受工程实践训练,注重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下列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机械工程领域复杂问题的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现代信息工具运用,提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分析其可行性,以形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有效思路。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设计需求,设计和开发所需系统、单元、结构、工艺等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了解我国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工程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基础、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现代制造技术(双语教学)、项目管理、专业限选模块课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子认知实习、机械工程训练Ⅱ、电子工程训练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机制专业综合创新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始建于2006年。本专业将光学技术引入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机电设计与控制、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着重培养学生光、机、电、算、热各方面技术综合运用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多年建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机械类工科专业,2014年入选广西区优势特色专业。专职教师中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1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本专业拥有精密机械及控制实验室、虚拟仪器实验室、光机电一体化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设备总值400余万元。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机械、汽车、电子、光电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每年有约10%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广西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机电装备、光机电一体化等产业为宗旨,培养掌握机械技术、光学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及技术等方向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电子装备、光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机械、电子、工程光学、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现代机电工程师专业训练,具有光、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设备的测试与控制、设备的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
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流体等专业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光、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光电液控制、光学设计、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知识,并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备基本的软件设计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必要的制图、设计、计算、测试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及其他社会科学基本素养;
7、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8、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11、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技术、光学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及CAD基础I—II、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B、工程光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创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机械精度设计、测试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单片机原理、系统建模与仿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光学系统设计、传感与检测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电磁兼容与热设计、工业机器人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物理实验 I—II、C语言程序设计A实验、工程制图测绘、机械工程训练、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单片机综合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精密机械及控制综合设计、机器人综合设计、光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智能制造系统虚拟仿真实验、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机械原理实验、机械设计实验、电工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控制工程基础实验、工程光学实验、机械精度设计实验、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机床电气与PLC技术实验、数控技术与机床实验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83学分。包括:课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一、专业简介
电子封装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元器件技术以及制造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基础制造技术,通过电子封装单元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电路设计等,实现电子产品的芯片级、器件级以及整机级互联,是一门涉及到设计、环境、测试、材料、制造和可靠性等多领域的新兴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封装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自80年代末开始开展电子制造科学与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命名并设置了“微电子制造工程”本科特色专业[专业代码:080621W],于2003年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并正式招生。自2003年至今,“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每届招生约100名,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大部分在国外独资、合资及国内著名电子制造企业工作,特别是在广东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电子制造行业享有良好声誉。2014年按照国务院学位办新专业目录设置,“微电子制造工程”本科特色专业更名为“电子封装技术”专业。
电子封装技术”现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7名,讲师6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6名,广西“特聘专家”1名,高校“八桂学者”1名,广西教学名师1名。在电子封装组装技术研究领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广西杰出青年基金1项以及多项总装预研项目、企业横向合作项目。近5年发表领域高水平学术论文90余篇。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围绕电子产品制造产业链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建立了电子封装技术实验教学平台、电子组装技术实验教学平台两大实验教学平台,侧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电子封装工艺、可靠性、设备等主要培养方向。电子封装技术专业注重与工业界之间的互动,与多家公司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毕业实践提供全工业化的实习环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封装制造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掌握电子制造科学与技术、电子封装、电子组装、电子元件制造、集成电路制造、微焊接互连工程学与基板工程学、可靠性的基本理论,掌握封装布线设计、电磁性能分析与设计、传热设计、封装结构设计、封装工艺设计、封装制造质量检测、封装设备运行与维护、封装可靠性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研究、设计、开发及组织管理的综合能力,成为在通信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军事电子设备、视讯设备等器件和系统制造厂家及研究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制造科学与技术的自动化系统、生产工艺、系统检测、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
2、系统掌握电子制造工程领域的宽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固体电子学、材料学、可靠性等;
3、系统学习电子制造专业领域的基础重要课程,主要包括电子制造技术基础、半导体工艺技术、电子封装与组装技术、电子工程材料、电子制造设备、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与可靠性、PCB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4、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对复杂的微电子制造设备进行基本的运行操作、调试维护和初步的故障诊断分析;
5、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设计、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6、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与知识更新能力,了解本技术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电子技术B、电路分析基础B、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电子制造概论、半导体制造工艺及设备、电子封装结构与工艺、SMT工艺、电子封装与组装设备、电子制造可靠性工程、电子制造质量检测与控制、电子组装基础、PCB设计与制造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装实习、微机综合实践、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封装技术实验、电子组装技术实验、SMT设备原理与应用实验、PCB设计与制造实验、传感器技术、半导体制造工艺及设备实验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83学分。包括:课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车辆工程专业
一、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所属的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在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Noise、Vibration、Harshness,NVH)和汽车电子等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车辆工程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7名,讲师2名,实验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名。在车辆工程研究领域,目前与包括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桂林福达集团有限公司、桂林大宇客车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汽车及其零部件、工程机械企业密切合作,针对汽车NVH、车载电子电器可靠性、汽车离合器、新能源汽车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近5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
车辆工程专业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围绕车辆制造产业链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建立了汽车NVH实验教学平台和汽车电子实验教学平台等两大实验教学平台,侧重工程能力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与区内多家知名汽车企业合作建立了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全工业化的实习环境。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等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车辆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和生产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汽车设计、制造、实验、管理及营销的综合能力,成为在汽车相关公司企业和研究设计院所从事设计、开发、制造、实验、管理及营销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设计、制造、实验、管理、营销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力学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车辆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4、具有必要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应用能力;
6、具备一定的人文、艺术及其他社会科学基本素养;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可拓展性、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I、工程图学II、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汽车车身结构设计、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嵌入式系统、汽车电子电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制图测绘、计算机绘图实验、机械工程训练II、电子工程实习I、社会实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汽车拆装实验、发动机拆装实验、汽车理论实验、汽车设计实验、汽车试验学实验、嵌入式系统实验、汽车电子电器实验和汽车噪声与振动控制实验等。
五、毕业合格标准
1、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83学分。包括:课内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课外文化素质教育、军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培训等。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