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类专业介绍
自动化类专业(含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半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建于1980年,1998年由“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更名为“测控技术与仪器”,至今已招收本科生39届,累计培养毕业生3092人。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广西优质专业。本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区内一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所属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是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广西高校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及“仪器仪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测控技术与仪器”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西重点实验室——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B-。
现有专业教师30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8人、副教授1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中国电子学会学术委员会、国防科工委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全国电子测量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装备部军用测试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委员各1人,广西特聘专家、广西优秀专家、八桂名师各1人。80%以上的教师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主要开展自动测试系统、智能仪器、可测性设计与故障诊断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近年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7项,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2013年,本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是广西第一个通过认证的专业,并于2017年通过国际工程专业认证复审,为实现本科学位和工程师资格的国际互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一门集电子信息、计算机、电子仪器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工业信息化进程,以测控技术和智能仪器为方向,以信息获取、测试和控制为主线,不断跟踪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坚持“学生求学,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科教协同”的办学特色,在仪器科学和电子信息领域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既重视“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知识教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各个教学环节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科技竞赛获奖率及获奖等级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鼓励学生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入的国内高校主要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出国留学的高校主要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加拿大主教大学等。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2%以上,主要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家机关从事软硬件设计、技术研发、生产测试、项目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任职单位的较高赞誉。
测控技术与仪器典型应用案例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公共场所安检系统等,直到工业领域的智能制造自动检测系统、汽车电子、电子测量仪器等以及国家重点工程高铁测控系统、物联网系统、探月工程等。近几年,随着我国科技进步及高端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人才需求逐年递增,薪资水平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毕业生常常成为众多知名企业人才引进的宠儿。
测控技术与仪器代表应用案例“中国探月工程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如下图所示。
三、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能够以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分析和解决测控系统与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自主学习意识、创新精神、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从事测控系统和电子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电子仪器与测控技术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测量与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用测控技术与电子仪器等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用测量理论与数据处理、各种电量、非电量的检测原理与方法、仪器与测控系统的原理方法,设计测控单元、测控系统与仪器方案,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测量与控制理论,对电子测量与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运用电子、计算机、机械、测量与控制相关技术和工具预测、模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测控技术与仪器相关职业和行业背景知识,评价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社会、健康、法律、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测控系统和仪器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测控系统和仪器的生产、研究和开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沟通:能够就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复杂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业界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和经济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电子信息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非电量检测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智能仪器、自动测试系统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实验、电子认知实习、机械工程训练、电子工程训练、基础工程设计、专业工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设计等。
4、主要专业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非电量检测技术实验、智能仪器实验、自动测试系统实验等。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始建于2001年(原名为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广西最早设置的光电信息类专业;2011年新增光电信息工程工科专业并招生,2013年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光电信息工程两个专业合并成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业内容涉及光学、图像处理、光电信息检测和激光技术等领域,涵盖了光电器件,激光技术,光电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显示、光电测试等专业知识。目前该专业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广西唯一),光电信息处理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光电信息处理广西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本专业学科优势突出,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39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1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占比为69.2%;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教师16人,占比41%。高层次人才方面,拥有国家百千万国家级人选1人,广西八桂学者人选2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光学学会理事2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拥有太赫兹科学与技术广西特聘专家岗位和“光电信息获取、处理与关键器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团队。
(2)本专业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实践经验。近年来,承担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02专项)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防预研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回国基金等)、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0余项,先后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青年科技奖等各类奖项。经过多年的结合国家和广西实际需求的实践和凝练,本专业形成了“新型智能光电传感器及计量标准研究、光学成像与光电图像处理的理论及技术应用、太赫兹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特种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3)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受益于“第一课堂”的专业基础知识教授和专业技能训练以及“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教育及科技活动,本专业学生在科技竞赛获奖率及获奖等级方面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就业率高、质量好,主要集中于珠三角、长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相关的研究单位、大专院校、高新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光电器件、光电测量与控制、光电信息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等工作。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任职单位的高度赞誉。本专业鼓励学生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考入的国内主要高校包含中科院系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出国留学的高校目的地国家包括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掌握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必备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知识,具备该专业工程技术领域的学习意识、问题分析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等开发工具,预测、模拟、解决光电测量与光电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在本专业领域从事光电系统和仪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光电测量与光电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用激光技术和光电检测等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用光学测量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各种光学量和电量的检测原理与方法、光电仪器与精密测量系统的原理方法,设计精密光电测量仪器,并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光电技术和光学测量理论,对光电测量与精密仪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运用光学、电子、计算机、机械、光学测量与仪器相关技术和工具预测、模拟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光电技术与仪器相关职业和行业背景知识,评价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社会、健康、法律、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光电仪器和测量系统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光电仪器和精密光学测量系统的生产、研究和开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10.沟通:能够就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复杂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业界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和经济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光学工程、电子信息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近代光学、半导体物理、激光原理与器件、光纤原理与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综合实验、机械工程训练、程序设计训练、电子认知/工程实习、基础工程设计、专业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近代光学实验、光学系统设计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激光原理与器件实验、光纤原理与技术实验等。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概括
本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有着35年历史的老牌专业,在广西按“一本”线招生,拥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广西重点学科、“智能综合自动化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广西教学示范实验中心、自动化虚拟示范中心、《自动控制原理》广西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学科优势突出,现有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博导1人、教授5人、副教授9人,博士6人,广西优秀专家2人,入选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3人,“广西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学校杰出教学贡献奖名师1人。本着为国家及区域经济服务的宗旨,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凝练已形成三个特色科研团队,分别是非线性控制与过程质量控制研究团队、新能源汽车电子与控制研究团队、机器人智能控制与图像处理研究团队。近年来获两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企业委托开发项目等30多项,依托学科优势,始终坚持“科教协同”育人。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自动化、计算机控制、网络控制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优化、系统运行、科技开发等方面应用与研究。主要服务于国家机关、政府的职能部门、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中外资企业等,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集自动控制、电子信息、计算机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工业信息化进程,以自动化和电子信息为方向,以信息获取、测试和控制为主线,不断跟踪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坚持“学生求学,教授治学”的办学理念,坚持“校企合作,科教协同”的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自动控制、计算机软硬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相关知识,能够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工程应用型人才。
既重视“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知识教授和专业技能训练,又重视“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活动的开展,对各个教学环节实行高标准、严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科技竞赛获奖率及获奖等级在全校各专业中名列前茅。
鼓励学生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入的国内高校主要有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深圳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出国留学的高校主要有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日本福岗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质量好,主要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北部湾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家机关从事软硬件设计、技术研发、生产测试、项目管理等工作,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任职单位的高度赞誉。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机器人技术、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管理与决策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几年,随着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科技战略的提出,自动化领域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就业质量好,薪资水平高,本专业毕业生非常受现代科技企业、智能制造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青睐。
自动化专业典型代表应用案例“视觉引导协作机器人系统”和“电动汽车系统”如下图所示。
三、培养目标
面向自动化、智能控制与电子信息等国民经济领域,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电子信息、智能控制、计算机软硬件等自动化专业知识、工程知识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自主学习意识、良好的创新精神、跨文化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四、培养要求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二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与技能的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相关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在信息收集、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应用本学科领域必需的工程基础与专业知识,对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归纳、表达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确定设计开发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单元(部件)或子系统,并考虑其相互之间关联和影响,能够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法律、安全、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运用自动化学科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选择运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模拟、分析与预测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相关职业和行业背景知识,能分析和评价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社会、健康、法律、安全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自动化领域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的生产、研究和开发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10、沟通:能够就本专业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复杂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业界和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工程相关的管理和经济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对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信号与系统分析、C语言程序设计、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机器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仪表过程控制、模式识别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子认知实习、机械工程训练、电子工程训练、基础工程设计、专业工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5周。
4.主要专业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电子电路CAD技术实验、EDA技术实验、控制系统Matlab仿真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机与拖动基础实验、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机器人技术实验、模式识别实验、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实验等。
六、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1.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