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郑州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99317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院系介绍

郑州大学 化工学院

一、化工老六校历史积淀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前身为郑州工学院(原化工部直属六所重点高校之一)的化学工程系,其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1958年,应河南省要求,国家决定在河南新乡组建河南化工学院(其中化工系受到当时的新乡师范学院化学系协助建立),并于次年春从天津大学、大连工学院抽调教师支援建设。1963年,河南化工学院被撤销后并入原郑州大学,并在当年和原郑州大学创办的四个工科系(机械、电机、土建和水利)一并被划出建立郑州工学院。1996年郑州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工学院化学工程系成为郑州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1998年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化工学院;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后,郑州工业大学化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01年原郑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专业并入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2009年郑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名为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2019年7月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更名为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办院六十年以来,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走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道路,逐步形成了协作、奉献、求是、创新的良好院风和务实、高效、协调、规范的工作准则,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2万余名。

二、高质量党建引领发展

近五年,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一流学院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学院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不断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各类党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院向前发展。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党支部入选首批河南省高校样板党支部,制药党支部获批河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三、办学条件实力雄厚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0人,教授(教授级高工)29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114人;副教授(高工)51人,其中校直聘副教授18人;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85人,“80”后青年教师占比超过50%。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青”1人、中原学者1人、青千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6人,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学术带头人等7人;2位教师分别担任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委员职务。

学科建设。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涵盖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生物化工、制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冶金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冶金与材料工程两个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共建有“铝镁资源综合利用及加工”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化学工艺”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绿色催化”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方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资源加工与高效利用”为省级特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支撑了郑州大学的三个ESI前1%学科(工程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其中化学和材料科学是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学科贡献度分别排全校第1、第2和第5位。在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郑州大学共有17个学科上榜,我院化学工程学科表现亮眼,是郑州大学两个进入全球学科排名前100的学科之一(学科排名位于世界第96位);在2021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我院化学工程学科是郑州大学五个上榜学科之一,位次在世界201-250之间(在国内高校中并列第21位);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排名第21位(百分位段前12%)。

科研平台。学院现有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化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有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教育部先进功能材料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绿色选冶与化工”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工催化与分离技术工程实验室、化学工程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及生态化工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

科学研究。学院坚持基础研究定向化、应用研究产业化、技术开发市场化的科技发展战略,基本形成“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创新团队”的科技创新模式;多次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单位签订技术合同或合作协议,产学研结合日益密切,社会介入度和贡献率大大提升。近五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课题或专题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基和联合等)55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74项,百万以上重大横向科研项目11项,年均科研经费2000万元以上;获批教育部及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省自然科学奖1项,省青年科技奖3项,省部级青年教师奖2项,全国学会科技成果奖11项;教师发表SCI论文457篇,其中一区(中科院分区)134篇,EI论文71篇,高被引论文6篇,出版学术专著22部,授权发明专利167项,专利成果转化11项。

四、合作交流扩大影响

学院积极主办或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第十二届学术会议”、香山会议、教育部“春晖计划”德国专家工作团走进郑大等活动;通过积极推进与平煤“焦煤资源综合利用与深加工”国家实验室合作研究与共建、与洛阳石化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攻关服务。

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和人才交流关系,学院的声誉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学院整体已迈入国内高水平化工学院行列,对于推动国家和河南省科技创新、学科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和冶金工程,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国家一流建设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药工程和冶金工程专业均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拥有“化工专业基础课”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化工热力学”和“化学工程”两个省级教学团队,“化工原理”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化工热力学”省级精品课程。五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奖2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优秀教学组织4个、合格教学组织5个。

在校生荣获包括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比赛获特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荣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大赛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学生创新大赛共94项;平均有超过5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双一流高校或高水平科研院所研究生。毕业研究生荣获省优秀硕博论文近20篇。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