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人才辈出的摇篮。始于1945年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当时设置采矿科、地质科;195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合肥矿业学院,先后设立地建系、地质系;1958年学校改制为教育部直属的合肥工业大学。当时的地质系先后设置了放射性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金属非金属地质和煤田地质等6个专业,后煤田专业与采矿专业合并为矿冶系;1972年地质系的煤田专业教师支持淮南煤炭学院组建地质系;保留地质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三个本科专业。1987年因设立环境工程专业而改称为资源与环境科学系,2000年又增设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2001年9月28日正式建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目录调整,学院原地质普查与勘探专业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分别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及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院经过70多年的发展,如今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的主力军和重要基地之一。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4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44人(含兼职),副教授38人。现有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状态良好。
学院拥有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地质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予权;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地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拥有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环境工程三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学、地理信息科学等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体系完备。学院下设资源科学与工程系、地质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地理信息科学系、生态环境系等5个系和1个中心实验室。拥有安徽省矿产资源与矿山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教育厅“纳米矿物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地调局华东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深部探测重点实验室、紧缺战略性矿产资源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培育)、合肥工业大学矿床成因与勘查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学院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环境工程”省级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与质量不断提高。已培养资源环境领域各类毕业生1万余人,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学院在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上不断开拓创新,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覆盖率达85%,地质学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九,2020年“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院形成了成矿流体系统与成岩成矿作用、断裂构造与大陆动力学、造山过程与造山带动力学、沉积学与盆地分析、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资源探测与信息、纳米矿物学与矿物材料、地下水动力学、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环境评价与污染处理等主要研究方向,产生了一批高水平教学和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