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厦门大学“升强行动”:奋力谱写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厦门大学全面实施“升强行动”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各项部署,坚持改革创新,强化优势特色,全力推进“九大行动”,加速迈向“建成中国高等教育东南中心”,奋力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党建引领”行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强化学校党委、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联动”,健全全校党委系统工作会、行政系统工作会、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制度,推动重点工作层层落实。出台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党员基本培训全覆盖。
大力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持续完善“双重责任、双重动力、双重保障”为主线的“三重四融”工作模式。举办“新时代高校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研讨会,深入实施“培先培优”“领雁领航”“提质提效”计划,打造“嘉庚精神·时代先锋”党建特色品牌,“重点提升党支部专项行动”成效显著。新入选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双百”等项目13项,获全省及全省高校基层党建优秀成果24项。
“博学至善”行动:打造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基地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深入推进。牵头建设“行见八闽”研学实践圈、组织开展“追寻领袖足迹”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启闽宁协作“大思政课山海情”行动计划,打造具有福建特色的“大思政课”育人新模式。闽宁协作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颉颃计划”社会实践首次开辟欧洲路线。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研习班。
深入实施“拔尖计划”“强基计划”“工程硕博士专项”“国优计划”“区域国别学”等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打造具有厦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建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中国-OECD联合培养项目”培养成效显著。55部教材获批福建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入选首批福建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单位和福建省工程硕博士校企联合培养试点单位。获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2023年度重要贡献单位。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二等奖。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大学生帆船锦标赛等国内外知名赛事中屡获佳绩,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获建队参赛以来的第十四个金奖。本科生深造率较上一年提升4.6个百分点。毕业生到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业比例连续第九年实现正增长,较上一年提升3.4个百分点。
“群贤竞秀”行动:打造汇聚天下英才的人才高地
健全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年”系列行动,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化卓越人才体系建设,对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人才实行“5+5”长周期支持。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举办2024年南强青年学者论坛,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受邀参加。
试点开展省级高层次人才授权认定工作,制定新引进助理教授支持计划。坚持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三个一”提升计划,开展“光荣从教四十年”系列宣传活动,编辑出版《南强师者》书籍,让教育家精神领航广大教师成长成才。新入职教师、新聘教师较上一年分别增长24%、71%。教师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科创名匠”“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筑峰扬优”行动:打造优势学科集群的东南重地
以科技发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推进学科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获批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等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数字经济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构建“学科交叉共同体”,推动设立交叉学部。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首批6个学科交叉分中心建设协同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一流培优学科建设,9个学科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培优计划。
“创新赋能”行动:打造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要地
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重大工程,推进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异质异构先进封装集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实验小鼠资源库项目”、福建省分子医学诊疗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福建省海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获批建设。嘉庚创新实验室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动工建设,填补我国储能专用大装置的空白。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稳步推进。全球首个P85-Ab鼻咽癌诊断试剂盒获批上市,戊型肝炎疫苗被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纳入2026-2030年战略储备疫苗清单,科学载荷项目随神舟十八乘组进驻空间站问天舱,超高稳定性In/Rh@S-1催化剂成功创制,全国首个“财神”大语言微调模型研发应用,提取测序首个中国帝王古基因组并进行面貌复原……
以第一作者单位在世界顶尖刊物《自然》《科学》《细胞》正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高水平论文3篇,4项成果分别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重要医学进展”,获第九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4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项,较上一年分别增长33%、75%。
坚持“四个面向”,强化以有组织科研推进有组织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实施“头部企业合作工程”“国家部委合作工程”。充分发挥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功能,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三型四抓”实践。与厦门市政府联合共建“环厦大科技创新圈”,推动“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打造创新策源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增长极。持续加强对口支援帮扶,定点帮扶考核连续第五年获最高等次评价“好”。
“笃信培根”行动:打造引领传承创新的文化桥堡
高标准建设厦门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出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丛书”。成立厦门大学新质生产力研究发展中心,发布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数报告(2024)和企业新质生产力研究成果。举办孔子学院20周年建设成果展。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九个一”系列活动。邀请学术巨擘做客“群贤大讲堂”,杰出人士开设“博雅茶座”,为学生提供“思想盛宴”“精神大餐”。创新展览展示,“陈嘉庚与厦门大学”纪念展馆焕新开馆,上线人类博物馆VR全景网上展馆,10万余人线上线下参与“笃信培根,万物博长——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
“聚力报国”行动:打造高水平向心凝聚的南强阵地
探索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实施“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举办首届“厦金论坛”,新增3个“共促两岸融合发展实践点”,开展海峡两岸大学生金融创新创意大赛、“情牵厦金”两岸学子文化研习营、“融通新鹭”两岸学子城市文化之旅等活动,倾心打造台籍师生登陆“第一家园”。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音乐舞蹈史诗《南强颂》赴香港演出。联合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共同举办“唱响中国”校园歌手赛。“石榴籽”学生骨干培训班、“行远”港澳台学生骨干培养计划、“花开中国”名校台港澳青年互访计划、“行见华夏”融合社会实践、港澳台学生就业暨实习专场招聘会……一场场国情教育、一次次体验感悟,汇聚起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协同万方”行动:打造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前沿支点
持续优化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网络布局。举办第十一届东盟及中日韩大学联盟外事负责人会议、中国—东盟中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国际篮球邀请赛,深入推进与东南亚国家的教育交流。“嘉庚”号科考船开放日成为“中马建交五十周年”庆祝活动之一。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24年国际暑期项目“Doing Business In China”,牵头举办2024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推进建设“中国—金砖国家新时代科创孵化园”综合服务中心和中俄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加速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科技合作,推动成果转移转化。
积极筹建中国—马来西亚国际高等研究院。推进马来西亚分校建设,分校在校学生达8500余人,新增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论文篇均被引率位列马来西亚高校第一、自然指数排名第三。成功举办2024中马青年创新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马来西亚分赛区)。
“改革自强”行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开放式、整体性、高水准的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共建单位,承办福建省高校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教育部简报2024年第28期以《厦门大学以“四个坚持”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题,报道我校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完善校院两级资源筹措体系,实施师生宜居改造工程,海韵园二期等一些基建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推进“三中心、两平台、一门户”数字化底座建设工程,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
(党委政策研究室/发展规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