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专业介绍
咨询电话:021-64253106(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021-64253152(金融学)
021-6425293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
021-64253210(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021-64253219(会计学、财务管理)
电子邮箱:jiaowu@ecust.edu.cn
学院网址:http://bs.ecust.edu.cn/
专业(类)名称: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
经济学类(含经济学、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商学院的使命是“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济管理人才”。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始终把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学院在培养学生掌握宽厚基础知识的同时,致力于提高其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学院目前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经济学系、会计学系、金融学系等5个系。学院目前有1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4个校级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所、数据科学与商务智能研究所、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和金融物理研究中心;9个院级研究所和研究中心,金融工程研究所、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所、组织管理研究所、公司财务研究所、营销科学研究所、供应链管理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决策研究中心、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等;依托学校和行业,跨学科成立的研究中心是能源经济与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华东理工大学能源与化工经济管理研究中心和金融物理研究中心。
国际化是学院的一个突出特色。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既注重强化与欧美大学商学院的交流,也兼顾与发展中国家大学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国际交流和多元文化学习的平台。学院在本科和硕士层面设立了全英文授课项目,一方面为中国学生提供全英文授课环境,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留学生来华学习。目前实施全英文授课的教育项目有: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工商管理(学术型)硕士和国际MBA。学院与全球(含港台地区)的55所著名高校开展学术教育交流和合作项目、学生互换交流(双学位)和中外MBA合作项目。学院每年不仅定期选拔部分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到境外大学交换学习,还提供多项短期境外交流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申请参加。此外,学院与法国ICN商学院合作的双学士学位交流项目以及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合作的短期非学位交流项目,均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项目”立项支持,成绩优秀的学生留学期间可申请获得国家资助。2011年,学院顺利通过AssociationofMBAs(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国际认证。2014年,通过“中国高质量MBA教育认证”,成为国内第七所通过此项认证的高校。2017年12月,AMBA国际认证专家组同意我院无条件通过AMBA再认证,并再次授予最长五年有效期。学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对外交流机会。
学院目前有11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本科专业包括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和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分别为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和工商管理,其中,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5个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知识管理与信息系统、技术系统与科技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系统工程、金融工程和项目管理6个研究方向;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企业管理、会计学和技术经济与管理3个二级学科。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分别为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物流管理工程硕士(MEinLogisticsEngineering)、会计硕士(MPAcc)、金融硕士(MF)。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分别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1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68人,讲师45人,博士生导师31人。作为一个研究与教学并重的学院,每年承担上百项国家级、省市级、国际合作和企业咨询在研项目。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曾先后有7人次获得我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1名教师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名教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基金、上海市曙光计划等人才项目。许多教师被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聘为经济与管理顾问。学院还聘请数十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专家作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院2019年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其余专业按大类招生。大一第二学期根据社会需求、个人志愿和专业资源,以“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为原则在所属大类学科下明确专业方向,完成后三年的专业课程学习。部分优秀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和学校有关规定,直升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