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
///专业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支撑北京新的城市功能定位的支柱产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要求,符合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可以追溯到1960年建校之初创立的无线电技术专业,2000年更名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05年获北京市品牌专业。2008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2015年和2018年专业连续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QS发布的2020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排名301-350,位居国内大学第23位。
专业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信号与信息处理基础性研究实验室、国家级电子信息与电工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电子信息校内创新示范中心等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
本科专业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优秀师资队伍为支撑,专职教师在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语音与音频信号处理、社会媒体分析与推荐、图像视频分析、智能3D打印、神经网络与人工智能、DSP技术与嵌入式系统、应用电子系统设计等领域的前沿研究积累将极大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259人,研究生300人,博士生22人。50多年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6000多人,硕士生2000余人,博士生70多人,为北京市信息产业输送了大批人才,毕业生受到相关单位的赞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为学校最具知名度的品牌专业和高考报名的热门专业,每年高考录取成绩位列学校前位。
北京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群专家到学院考察
///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软硬兼俱。专业保留了传统电子工程专业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训练体系,经过专业训练,学生可以独立设计电路方案、规划电路版图、调试小型电路系统;专业还适应信号处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拓展涵盖了数字多媒体信号处理领域,并开展与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的智能信号处理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硬件或软件领域就业,就业面广。
课程兼顾计算机应用,突出人工智能。考虑到计算机与本专业的密切关系,专业系统地设置了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并引入人工智能核心课程,保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均能接受到计算机软件语言和硬件应用系统开发训练,并将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用于信号处理,形成智能化信号处理新特色。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工作。
多渠道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设置多门双语课程,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原版英文教材,搭建国内教学模式到国际全英语课堂的过渡训练平台,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专业还邀请电子信息领域顶尖学者如图灵奖得主约瑟夫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黄鄂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庄炳煌教授等为学生做科学前沿报告。专业还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美国肯塔基大学、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签订联合培养或交换学生协议,通过3+1、2+2等模式选拔优秀学生在外学习一年,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注重实践训练,鼓励科技竞赛。专业设置多种类型的实践训练系列课程包括电子工程设计、信号处理综合训练、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企业认识实习、工作实习等,训练学生由浅入深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为参赛同学开办集中辅导课程,配备竞赛指导教师。95%的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IEEE极限编程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竞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近五年,获国际级奖7人次、国家级奖17人次、北京市级奖84人次。专业学生李彤、杨柏洁和沈京的作品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取得的获奖证书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执着、品德优良,有宽广的学科视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工程专业知识,具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电子电路、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相关领域系统设备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技术支持、测试分析、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学生毕业5年具备的能力包括:
1、能够在社会和行业背景下,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工具,综合各种因素,独立分析和研究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2、能够针对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实际工程问题,综合考虑社会、环境、安全、健康等因素,设计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
3、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挥有效作用。
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适应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职业变化。
专业学生开展电子工程设计综合实践训练
///主要课程设置
在充分理解“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基础上,根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专业以电子系统、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以通信、控制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方向。以“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为指导思想,建立专业基础课程和模块化设置的专业前沿特色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系统原理、通信电路原理、信息论基础、人工智能理论与实践等;专业前沿特色课程包括语音图像多媒体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智能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产学研基地
本专业与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关系,建有美国GE公司医疗集团、中国联通集团北京分公司、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局监测中心、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北京医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基地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为学生提供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的机会,基于企业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中的问题开设毕业设计课题。企业专家还深度参与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制定和企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为专业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众多业界国际性领导企业,如美国TI公司、美国NI公司、美国Mentor Graphics公司、美国ADI公司等,在本专业建立了大学计划、联合培训中心或联合实验室,为学生实践训练提供先进的理念、前沿的技术和软硬件环境条件。
专业学生设计的气象云图分割系统
///学生科技活动
参加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是本专业学生培养的一大特色,95%以上的学生参加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IEEE极限编程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机器人竞赛、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近五年,获国际级奖7人次、国家级奖17人次、北京市级奖84人次。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专业学生李彤、杨柏洁和沈京的作品获得全国特等奖。通过“进团队”培养措施,一批优秀学生参加到重要科研项目中,显现出较强的实际科研能力。本专业设有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生分会”并且是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教育合作伙伴”成员。学生参加“杰出学子计划”、“星火基金项目”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100%,部分班级攻读国内外硕(博)士学位人数比例高达90%,平均80%。出国留学学校包括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国内学习学校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研究所等。就业单位集中在通用电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华为等电子、通信、计算机领域的知名企业,充分体现了学生就业范围广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