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北大校长郝平:大学要勇于变革创新 主动引领社会进步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 北京大学 图
12月5日,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主题的北京论坛(2020)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在致辞中表示,面对疫情带来的新变化,大学要坚守教育规律,也要勇于变革创新,才能有力应对疫情的冲击,并主动引领社会进步。
郝平提出,首先大学大学要高扬人文精神,履行育人使命。“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重视人的价值、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是人们的共识,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大学的使命。
他说,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的医务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奋战在抗一线,不畏艰险、无私奉献。他们无畏的气魄和执着精神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对教育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范例。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大学要始终坚守育人使命,推动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
同时,郝平指出,大学要坚持创新引领,发挥科技力量。在抗疫过程中,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之地,大学要始终高举科学精神的旗帜,把科技攻关方向与人类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加注重现实导向、运用导向,致力于解决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当前科技创新的跨界、跨国程度日益提升,大学要牢牢把握这一趋势,发挥好重要作用,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让全世界科学家紧密团结起来,在互相交流中创造引领未来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郝平强调。
他还指出,大学要更加开放包容,深化国际合作。这次新冠疫情给高校的国际交流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各国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没有停止,而是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在抗击疫情、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领域形成了新的合作模式与机制。
他认为,作为人文交流、科研合作的重要桥梁,大学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要有更开放的姿态、更包容的理念、更大的格局,去结成国际学术共同体。通过科学与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为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深化互信、共建共享,构建更加坚实的纽带,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此外,郝平提出,大学要面向未来发展,改革教育模式。
他认为,从长远来看,这次疫情对大学的影响不仅仅是一时的,而是将重塑高等教育使命、职责、格局和模式,内化为大学发展的新契机,比如疫情极大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进程。我们要总结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在推进混合式教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并注重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以管理的迭代升级,促进教学的优质发展。
郝平表示,疫情期间,各项新技术的运用极大拓展了校园边界,使大学成为更加开源的平台。未来的大学是更加开放融合的大学,未来的学习是更加自主的学习,未来的教学是更加智慧的教学,未来的教育是更加普惠、高质量的教育。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时代趋势,面向社会广泛传播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肩负起更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