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
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海洋学院”)成立于2014年4月。天津大学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天大品格”的社会主义大学,本学院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紧贴国家海洋人才需求,突出信息化技术变革,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一个“面向需求、理工结合、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现有教职员工56人,专任教师43人,其中正高15人,副高14人。学院拥有双聘院士2名,“973”首席科学家1名,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2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天津市授衔专家3名,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1名,天津市青年托举人才1名。目前,学院正在持续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
2015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海洋技术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位。2016年学院申请并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7年,学院申请并获批海洋技术自设二级学科硕士点。2018年新增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位。目前,学院拥有1个一级学科“海洋科学”和2个自设二级学科“海洋环境动力学”和“海洋技术”。在学校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方案的环境生态领域中,海洋科学学科属于三个核心学科之一, “海洋科学”软科全国排名12。
学院按照信息化、案例化、国际化的教学理念,科学制定了面向数据、体系完整、本-硕-博贯通的教学课程体系。目前,海洋学院已拥有海洋探测技术教学实践平台、海洋数据工程教学实践平台、海洋动力学教学实践平台、海洋化学教学实践平台、海洋影视教学馆、海洋观测场六大实验基地,全方位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同时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智慧海洋平台,包含三个维度,一是海洋技术实践认知,并开设水下机器人实训课,从入学即给同学们建立认识;二是建立海洋专业培养体系,以海洋数据为核心,搭建学科交叉教学平台;三是开设课程设计类课程,通过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聚焦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海洋认知、开展现场实习,大大缩短了从理论教学到实习实践的距离。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索完善“班主任-辅导员-本科生导师-学生朋辈导师”的海洋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指导学生成长,本科生深造比例超过60%,毕业生始终保持100%就业率。学生先后在国家挑战杯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世界智能大会水下机器人挑战赛、全国海洋智能装备创新大赛等十余项竞赛中斩获荣誉。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国符号”为主题,组建实践队赴东盟国家开展调研,宣传中国形象、推广中国文化,活动得到团中央的积极肯定,被授予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团队、优秀个人等荣誉。连续3年组织学生开展渔村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围绕“五育并举”理念构建一门常态化海洋实践课、一个海洋特色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一本《渔村社会调查实践教程》、一套“海洋专业实践经验”的“四个一”特色育人新格局,实现天大方案与海洋智慧的有机结合,活动受到人民网人民视频、中青在线、中国海洋报、环球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学院已承担国家“973项目”、国防基础加强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各部委项目等科研项目共九十余项,连续三年获得国防创新特区项目,获批天津市港口环境监测工程技术中心,荣获天津市技术发明奖、天津市专利奖金奖、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牵头成立天津大学津南区创新研究院、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应用海洋学分会。
学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及“海洋强国”战略,获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中-印尼人文交流机制项目、教育部新工科第二批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别区域研究人才支持计划,成立“中国-东盟智慧海洋中心”、“中国-印尼智慧海洋中心”、“中国-东盟智慧海洋新工科教育共同体”。连续举办“中国-东盟智慧海洋创新课程”, “中国-东盟智慧海洋实践课程”以及“中国-东盟海洋北斗技术研讨会”、“中国-东盟高校赛艇比赛活动”、“中国-东盟‘向海而学’学生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获批2项“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来华工作计划项目”。学院设立“合众思壮留学教育基金”,签订了多个国际合作框架协议。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德国汉堡大学、加拿大国家环境部、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美国里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泰国玛希隆大学、泰国东方大学、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萨格勒布大学、印尼泗水理工学院、印尼苏门答腊理工学院等国际高校与机构建立密切合作沟通机制。
学院电话:022-87370655
学院邮箱:marine@tj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