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简介
200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部属中南大学。学校组建后,根据学科门类的特点,按照资源共享、调整合并的原则,2002年4月,中南大学将原湖南医科大学药学系、基础与临床药理研究所以及湘雅附属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学院的药剂学学科联合组建中南大学药学院。2016年11月,更名为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
湘雅医院药剂学学科最早创立于1907年,湘雅第二、第三临床学院药剂学学科相继创立于1958年和1992年;基础与临床药理研究所是在1945年创立的国立湘雅医学院药理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1954年即取得硕士生培养资格,198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湖南医科大学1985年即招收了首届药学本科班学生,开始探索药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1996年组建湖南医科大学药学系,并于199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4年制药学本科专业学生,2019年开始招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
药学院成立以后,始终以培养高级药学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为出发点,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经过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形成了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三个学科方向,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 2001年药理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4年“药理学”成为首门国家精品课程;2001-2004年,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和生药学等学科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药学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药学专业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专业,2009年被评为特色专业;2010年药学一级学科成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并取得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生物与医药领域工程博士点授权。2018年,药学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1年药理学与毒物学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前1%,2017年排名升至0.352%,现第222位。在2011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药学学科排名进入了第5位。2016年,药理学与毒理学入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排名159位。2017年,药学与药理学首次入围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的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七版),排名150-200位。2018年药学学科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9年12月,中南大学药学学科进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高教厅函【2019】46号)。
湘雅药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8人、副教授11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湖南省杰出青年人才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湖湘人才支持计划”4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2人。
药学院坚持以“创办药学精品专业”为理念。除1997、1998年招收本科学生30人外,此后每年招收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保持60人左右,2012年扩大到90人;2019年开始招收临床药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稳步增长,2009年起,每年招收研究生在80人左右。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694人,其中本科学生419人、硕士研究生197人、博士研究生78人;在站博士后8人(包括企业博士后4人)。培养的研究生中,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5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0人,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30余人。本科生读研升学率在40%-50%左右,每年有1-2人直接考入国外名校攻读研究生学位。2002年以来,我院学生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课题近60项,获得中南大学创新创业课题100余项。编撰包括国家规划教材、研究生、本科生教材以及学术专著和科研教学参考书87部。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经形成了具有全日制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培养、工程硕士培养、工程博士培养、成人教育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
挂靠学院的科研机构有中南大学药物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学院建立了药物分子设计与研究中心;与有关单位协建了中南大学分子影像研究中心、湖南省药物制剂与早期临床评价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联合建有湖南省手性药物研究工程中心,与企业联合组成湖南省药用辅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中药提取物工程中心、广州威尔曼联合实验室、湖南达嘉维康联合实验室和浙江海正联合实验室等;初步搭建起了天然药物研发平台、分子设计与药物发现平台、药物合成研究平台、分子探针研究平台、应用药理学研究平台、药物动力学研究平台和药物新制剂研究平台等;与湖南汉森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建有湖南省产学研示范基地。2020年,学院在贾岭药博园建立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与长沙都正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并获批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已经形成了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学、药物分析学及临床药学等多个学科方向,涵盖从药物研发到使用的各个环节,并相互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学科群优势。与企业合作完成了共计200余个品种的新药研制报批工作;多个有开发前景的I类或其他类新药正在研发之中。
2010年以来,先后获得包括973、863、十二五攻关、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类国家、省部级基金61项;入校各类科研经费超亿元;申请或授权各类型专利共计130项;发表SCI、EI等论文520余篇(第一单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2017年6月,我院药剂学学科团队刘珏文、周文虎教授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hemical Reviews》(2016年影响因子47.928)在线发表了综述文章“Metal Sensing by DNA”,这是我院科教人员发表的最高影响因子论文。2018年,药剂学丁劲松教授团队在纳米材料表界面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以聚多巴胺为纳米载体,揭示了DNA与纳米材料表界面作用的新机制,并证实了其在生物分析与胞内检测中的应用优势。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CS Nano》(IF=13.709);2020年,胡高云课题组、曹东升课题组、刘珍宝课题组、丁劲松-周文虎课题组相继在本专业领域的权威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IF=6.054)、《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IF=9.101)、《Advanced Science》(IF=15.804)、《Materials Horizons》(IF=12.319)和《Biomaterials》(IF=10.317)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或综述文章。胡高云教授等主持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氟非尼酮”成功转让海南制药,并于2018年11月进入I期临床试验。2020年,2个专利成果分别以总金额超亿元和超3千万元实现转化。全院教师获国际学术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中国专利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得湖南省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2)。
学院将始终瞄准生物医药的前沿领域,面向国内医药工业的主战场,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科研机构、医药工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坚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同步发展的办院方针;积极创造条件与国际高等药学教育接轨,逐步向六年制药学专业转化;全面开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道路,努力将中南大学药学院建设成国内领先、国际有较大影响的高层次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院现任党委领导:书记龚涛、副书记王昊;委员:刘昭前、曾文彬、胡长平、李乾斌、程泽能、彭军。
学院现任行政领导:副院长刘昭前(主持行政工作)、曾文彬、胡长平、李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