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临沂大学“三个坚持”助推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临沂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巩固拓展教师教育传统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坚持服务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文化人,多渠道开展文献信息资源收集与整理工作,建设中小学教材教案资源库、红色文化资料中心等特色馆藏,为师范类专业建设和师范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坚持服务导向丰富教师教育资源供给
临沂大学有素有教师教育传统,从抗战时期滨海建国学院的“师范队”到建国后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教师教育”基因薪火相传。基于厚重的办学历史,临沂大学图书馆深挖原有馆藏资源,收集整理了清代、民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以及现当代不同版本的中小学教材327种,其中包括成书于1745年(清乾隆十年)、由清初大学者王步青编撰,被学者考证为“中国已知存世最早课本”的线装《四书朱子本义汇参》,每页版心均镌有“敦复堂”三个字,背面版心下边均镌有“课本”二字;有成书于1934年、由早期著名核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山东大学教授王普手刻版的《热学讲义》图文并茂,图示工整,字体清丽,排版疏朗,至今看上去仍然清新悦目;还有出版于1934年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等一批珍贵教科书资料。
建好用好教材教案资源库,既能突破资源供给局限、满足广大师生专业学习的需求,又能为广大师生对专业建设历史的梳理提供便利。通过教材教案资源库建设,学校教师教育优势进一步巩固,学生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坚持守正创新助力教师教育质量提升
临沂大学“中小学教材教案资源库”共收藏了各类教材4.6万册,优秀(获奖)中小学教案2102份,光盘磁带805盒,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开放使用。读者能够从不同时期的教材版本、教学内容、编写体例、习题设计等方面的变化感悟我国师范教育的演进历程,从一个个优秀教案的编写中体会前辈教师的操守和匠心,培养教书育人的职业素养,增强从事教师职业的历史责任感,提高教育教学育人技能,为提高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八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孙文杰在参赛前精心研读了小学英语三套教材和多份教学设计,把“学生中心”“素养导向”“活动参与”“评价融入”等新理念、新方法有机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完成了60个推荐题目的教案设计并反复试讲,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坚持以文化人,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第二课堂”
临沂大学前身为抗大一分校与中共滨海地委于1941年共同创建的滨海中学(滨海建国学院),学校从抗日战争时期一路走来,经历了临沂师专、临沂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区域中小学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学校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不断强化师范类专业课程建设、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微格教学以及信息化教育设施等建设,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培养了“全国最美教师”刘秀祥等大批优秀教师人才,小学教育专业入选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有两个专业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临沂大学图书馆全面配合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依托在沂蒙老区办学的资源优势,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建成了红色文献资料中心,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依托临沂书圣之乡优势,建成沂蒙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浮雕长廊,收藏展示当地书画名家和学校师生优秀书画作品574幅,营造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浓厚氛围,获批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和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常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在行动”品牌活动,不仅为学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还使图书馆成为最受师生喜爱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