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常熟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76年。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开设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2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是学校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为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接地方优势产业,2010年开办了国内第一个“机械工程(电梯工程)”本科专业方向;同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联合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3+1”国际课程实验班;2011年,该项目经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2018年,获批江苏省第三批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近两年,2017届、2018届170名学生中共45人攻读研究生,占比26.5%,其中42人就读学校均为世界排名前300的高校或TU9德国工科联盟高校。2012年起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0余人。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余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3人,其中专任教师52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占46.2%;其中博士31人,有工程背景的教师20人。近年来,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4人次,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1人次,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3人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苏州市紧缺人才计划1人。
学院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建有30余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6个实训室、3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1个国家级机电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高校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高校机电产品循环利用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省级机械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1个智能制造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实验实训用房面积13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同时,与周边企业广泛合作,共建20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形成了由课程实验、工程训练、实习实训构成的比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有力地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9项、横向项目近50项,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授权专利12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
在人才培养方面,以“注重通识、融入业界”为指导,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机械工程专业设置了“机械设计与制造”和“电梯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置了“机电液控制”和“机器人”方向,构建了专业与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三创”(创新创业创意)能力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近几年来,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中共获得奖项13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0余项,省部级7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30余件;省级创新训练计划20余项;校企合作基金项目70余项。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就业率达98%以上,多次被评为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办学特色▲
电梯工程
常熟理工学院电梯工程专业方向创办于2009年,是目前全国唯一的本科层次的电梯工程教育专业,已累计培养毕业生300名。
苏州及周边地区,电梯整机及零部件企业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产业集聚度极高。本专业方向依托这一雄厚的电梯产业基础,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一定工程实践能力,可从事电梯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自开办以来,即与电梯行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创办了具有鲜明特色和明确面向的行业学院——“电梯工程学院”,组织编写了全国第一套成体系的电梯工程教育教材,建设了江苏省电梯智能安全重点建设实验室、电梯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与科研平台,有曳引电梯6部、液压电梯1部、电梯控制与调试实验平台9套以及种类齐全的测试仪器设备。在国际合作方面,与挪威科技大学、北安普顿大学等建立了教育与科研合作,以准确把握电梯技术的发展,并赋予学生一定的国际视野。
智能制造
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工业4.0小组”正式提出“工业4.0”概念,其实质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革命。机械工程学院敏锐意识到,这一概念将对我国和世界工业产生深刻影响。2014年9月,在对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两个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着手进行智能制造硬件平台建设方案的制订和论证,并于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6个月后,建成“智能制造工程实践与创新教育基地”。初步建成了基于智能制造的课程体系及硬件平台,赋予了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基于上述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数字化设计、虚拟仿真、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机电系统集成、智能制造技术等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地基础。
精密轴承
常熟理工学院轴承人才培养模式起源于与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创办的校企合作班“轴承班”,已连续订单式培养3届学生,有近30名毕业生实现在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就业,他们中很多人成为公司的骨干。双方先后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过深入合作。2018年双方先后签订横向课题6项,签约科研经费93万元。包括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器专用精密复合轴承研发和产业化、RV减速器专用精密复合轴承性能检测仪设计与制造研究、精密高端轴承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咨询服务和机器人等轴承失效状态分析及寿命预测技术研究等。2018年12月,双方签署“五合一”基地的文件,2019年3月,学校与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共建成立了“超精密轴承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较为独特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准确把握超精密轴承技术的发展,并赋予学生一定的国际视野,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做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