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特色
自2020年哲学学科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以来,哲学系高度重视强基生的培养工作,贯彻“高端化、国际化、复合化”的学科理念,强化认识能力、思辨能力、洞察能力、论证能力的训练,旨在培养贯通形上形下,以道御学、御术、御器、御万殊的高素质人才。经过一年探索,哲学学科强基计划培养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壹
定期召开师生见面会
哲学系为强基班同学专门配备一个6人导师组,导师组成员涵盖各二级学科教研室,便于针对在哲学各子学科领域拥有兴趣的同学进行专业指导。导师组导师和同学们每月固定召开一次师生见面会,主要围绕引导同学们如何更好地进行哲学专业学习而展开交流,内容丰富多样。例如:
1)针对同学们就哲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学习方法、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图为院系领导及导师组全体导师与同学们相约中秋茶话会
2)导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与同学们交流,以此唤起同学们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引导大家更快地走进哲学门。
图为导师组王波老师与同学们进行深度交流
3)围绕哲学经典著作展开深度研讨。
图为导师组刘晓飞、何纯秀和郭伟峰三位导师与同学们围绕Doing Philosophy一书进行深度研讨,并就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的修习展开交流。
贰
参加哲学经典读书会
哲学系每学期均有老师主办哲学经典读书会,带领同学们研读哲学经典著作。此类读书会多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但强基班同学受到特别优待,获准并被鼓励跟随高年级学长、学姐参加读书会,和大家一起深入探讨,这既有助于其及早感受学术氛围,了解阅读经典方法,培养哲学思维方式,也有助于其与本系高年级同学建立情谊,从而深度融入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哲学系大家庭。例如,2020年秋季学期,哲学系老师即分别组织了“人工智能与哲学”读书会、“医药哲”读书会、中国哲学读书会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读书会,2020级强基班同学们依据各人兴趣选择参加了相应的读书会。
叁
举办学术讲座
哲学系不仅鼓励强基班同学自主参与本系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而且还不定期邀请本系知名教授专门为同学们举办讲座或座谈。例如,下图为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哲学系徐梦秋教授与同学们展开座谈。
肆
参加大学生学术创新训练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教育部发起的、旨在增强高校学生学术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一项规划。依据哲学学科特点,哲学强基计划同学被鼓励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学术创新训练项目,它是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围绕某一学术问题,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等工作。学校会为该项目的开展提供经费支持,哲学系会鼓励老师们申报科研课题,同学们依照自己的兴趣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并可与其他年级同学自由组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以2020级哲学强基班同学为例,同学们与本班及高年级学长、学姐组队,分别参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儿童哲学等科研项目。通过参与学术创新训练项目,能够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科研氛围,接受规范性学术训练。
伍
参加学术社团及活动
除自由参与校内各类学生社团外,哲学强基计划同学还被鼓励参与哲学系下的学术性社团(哲海潮学社),参与日常学术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学社主办的《哲海》刊物的编校等工作,以及哲学系主办的校级竞赛活动(厦门大学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竞赛)的组织筹办工作。它们是同学们尽快融入哲学系,迈入哲学门的两个重要平台。
图为哲海潮学社社长与2020级哲学强基班同学交流
图为2020级哲学强基班同学参与举办第8届厦门大学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竞赛
陆
班级团建
班级团建是哲学强基班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大一阶段哲学强基班同学和人文科学实验班同学一起修习文史哲类通识课程,因而被编入一个大班,但又因“强基生”的独特身份而组成一个更为紧密的小集体。对于这个小集体,一方面,通过定期班会、不定期聚餐和外出参观调研,促进同学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熟悉,培养起同学情谊和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班主任不定期找每一位同学了解近期学习与生活情况,据此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从而提升同学对哲学系和强基班的归属感。通过上述举措,为同学们构建起一个温馨的学习共同体,使同学们能够快乐地从事哲学思考和探究。
图为哲学强基班同学举行班会
图为包括哲学强基班同学在内的大班全体同学聚餐活动
柒
《自主学习》创新课程
哲学系于2021年开设了一门以强基班学生为主体,别具特色的“自主学习”课程。本课程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和职业生涯目标选择合适的领域(尤其是与哲学相关的跨学科领域),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包括线下选修、线上修课、课堂旁听、自学等),自主制定一学期的学习计划,并由5名(或以上)不同专业背景的的教师组成自主学习课程导师组,负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督促与指导。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本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跨学科人才培养。
图为《自主学习》师生线下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