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简介
学院概述
岭南师范学院法政学院成立于2004年3月,是由原来的政法系、历史系和基础理论教学部合并而成。随着学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先后独立出去。现学院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师范)和法学3个专业。历史学(师范)是省级特色专业;法学专业获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是校级重点专业。学院建有岭南师范学院中白哲学-文化研究中心、湛江法学会法学研究所、广州湾历史文化研究所等机构。教学设施完备,建有高规格模拟法庭1个、师范生教学技能多功能实验实训室1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高级职称教师27人,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博士34人,硕士17人;拥有“双师双能型”教师2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各级培养对象5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历史学类)1人。
办学特色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濡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学院特色项目,支撑引领学院学科融合、专业共享、协同育人和多元服务工作。通过举办“博士论坛”、“学术之光”等活动,聚合各学科优势,组建跨学科研究和教学团队,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实现学科融合;通过共享教学资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开展主题学生社团活动等,实现专业资源共享;通过加强课程思政,开展“传统文化进学院”,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实现协同育人;充分利用专业和学科优势参与地方政府课题研究、决策论证、社会调研、政策宣传和社区服务,实现多元服务功能。
人才培养 学院致力于培养乐于服务地方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把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推行“教学研做”互动合一,以考研为抓手、以导师指导和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为中介,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以传统文化为引领、以学生社团为中介、以第二、第三课堂为平台,着力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实训实践教学为平台促进学生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师范生注重培养驾驭课堂的教学力、体验反思的教研力、协同创新的实践力、心志专一的坚毅力和为人师表的引导力等“五力型”生存技能;非师范生注重培养适应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协同创新、合作发展等生存本领。
科研教研 近四年来,共获得国家级项目4项(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出版学术著作32部,发表学术论文19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2篇,被“三大索引”收录1篇,被《新华文摘》转载5篇。教师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6项。有7项校级、省级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结题验收,19项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课题分别获校级、省级立项和省级培育,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强师工程”资助项目2项,依据学术研究成果开发出新课程(均为网络课程)5门,出版教材6部(其中两部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表教研论文19篇,出版教改论文集1部。
交流合作 学院与地方党政机关、公检法司、教育行政部门、社会组织机构、学校、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学生实(见)习、项目研究、教师培训、法律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多渠道的合作,签订了一批合作培养培训协议,建设了一批学生实习、见习的校外实践基地,对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实体服务,实现了双方的合作共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兄弟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2015年5月举办了第二十四次全国师范院校政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交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及对策;2017年依托学校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合作建立的“中白哲学-文化研究中心”,在探索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合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社会服务 学院以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为依托,拓宽渠道,构建机制,积极推动校地合作,主动服务社会。依托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实训基地、广东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和湛江市尚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地方共建“检察理论研究基地”、“法制宣传教育基地”、“湛江市法学会法学研究所”和“湛江市科技服务中心”等平台,与湛江市法制局合作成立湛江市依法行政研究会并承办《湛江依法行政》会刊;与地方合作申报科研项目获得省科技规划课题3项和横向课题5项,参与地方决策调研课题5项;与地方党政机关联合举办了多期骨干教师、军转干部、女村官等培训班,以及多场学术研讨会;5位教师被聘为中共湛江市委重大政策宣讲团成员,12位教师担任湛江市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专家顾问。
党群工作 学院党委贯彻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抓支部、打基础、促整体”的思路,加强党支部建设,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的发挥。充分发挥法政学院分党校的作用,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培训,提升师生政治理论素养。以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导向,构建党建育人“三结合”(党建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相结合)工作格局。注重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教职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有特色的教职工活动;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行师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
学生工作 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一切以学生为主,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建立“全员一体化育人”的教育管理机制:实行“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的学生成长管理模式;实行“支部建在班上”,坚持“党建带团建”,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学院学科与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师范生技能训练,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和支持学生考研考证考级。
制度建设 学院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近年来修订和完善了党务、行政、教学、科研、学生等五个方面工作的管理制度5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