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当文物遇上AI,宁波诺丁汉大学这群大学生让国宝“复活”
“我是羽人竞渡纹铜钺,我将为你讲述我的生平。”
随着旁白落下,黑幕转场,时光倒流至2000多年前:那时,古人以钺为武器,开疆拓土;画面流转,王朝建立,铜钺化身为庄重的礼器;神鸟降临,守一方安宁;时光再转,头戴高耸羽冠的古人持桨竞舟,与神兽一同沐光而行,龙舟文化由此诞生……
通过一帧帧由AIGC创作的精彩画面,国家一级文物“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的起源和历史意义一一呈现,让观众沉浸于这种独特的文物讲述之中。
2024年,宁波诺丁汉大学李达三孵化园与宁波博物院深度合作,携手启动“数字新生·文物会说话”项目,将博物馆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学校的创新实践理念完美融合,为学生打造独一无二的创新实践平台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精髓。
除了“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在这次项目中“开口说话”的文物还包括代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的“牙雕鹰首”、唐代茶具珍品“越窑青釉瓷荷叶带托茶盏”,以及浙江百大镇馆之宝——南宋“铭银殿”。
从远古到近古,从礼乐文化到生产文明,通过数字化手段,沉寂千年的文物拥有了“时代生命”,变得栩栩如生。
然而,如何让文物与观众实现真正对话,传递其深厚的文化意义,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历史脉络和文明光辉,是这次项目探究并希望传达的核心话题。
“我们不想停留在文物表面的活化,想进一步通过内容创意传递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宁博院和宁诺李达三孵化园的项目负责人表示。
以牙雕鹰兽为例,据该文物组负责人、宁诺经济学专业杨小跃回忆道,在AI视频创作过程中,由于官方资料和可挖掘的史料非常有限,团队一度考虑放弃这个文物。
但在深入研究河姆渡文化相关资料时,团队发现了先民对鸟类的崇拜习俗这一关键点,“无论是河姆渡时期鸟类所象征的‘自由、英勇和神秘’,还是现代人们对太空宇宙的向往和不懈探索,都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人类对探索未知世界的永恒追求。”
于是团队决定将远古史诗和未来科幻融合,以牙雕鹰首为纽带,编织了一个跨越7000年的故事,串联起不同时代下几对母女产生的奇妙羁绊:从河姆渡时期的母女向天空祭祀,到现代母女参观博物馆后种下“飞天”梦想,再到未来小女孩成为宇航员飞向太空……
未来与过去的呼应,不但让原本平铺直叙的文物介绍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创意短片,也让观众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这类巧思在其他的几个文物视频中都有体现。观看完这些作品后,宁波博物院的老师忍不住感慨“太棒了!”
“创作过程其实有不少困难和挑战。”铜钺组负责人、宁诺国际传播专业的学生赵萌提到,不管是AI生成图片还是图片转视频,由于存在随机性,使得细节把控难度极大。
以铜钺中巫师念咒语画面为例,赵萌展示了上千张AI生成图片对比。“需要详细设定众多关键词来描述画面,包括巫师的外貌特征、所持物品,以及环境细节。即便如此,每次生成的图片仍可能与期望相差甚远。图片转视频时,若AI关键词稍有偏差,巫师的动作就可能不符合预期,甚至出现身体部位异常。整个过程需要反复尝试和精细调整,对制作者的耐心和技术能力都是巨大挑战。”
从古老文物的全新演绎到历史场景的现代重构,为了让学生能准确输出具象化的创意,宁诺为项目提供专业培训和行业实践。
“项目精心设计了脚本学习、AI制作、视频渲染、实景教学等10余场系统的跨学科培训。还特别邀请了校外专业导师,包括宁波博物院老师、参与过春晚制作的知名青年导演、经验丰富的IP经理人和人工智能AIGC领域的专业制作人,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辅导,传授宝贵的实操经验。”宁诺李达三孵化园运营经理Kevis介绍。
参与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个项目,不但专业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并且也跟行业产生了更深度的链接,更是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学生的事业起点往往源于一次‘灵光一现’,但这种灵感需要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加持。所以学校一直致力于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火种,例如2021年设立的创新工作室(Innovation Studio)向所有师生提供系统化的创业实践支持,帮助他们将创意转化为现实。”
宁诺李达三孵化园运营负责人叶玮璐颐强调,“数字新生”项目只是一个开始,而它的目标也不止于此,“之后,我们将对项目中的文物进行文创包装,并向海外推广。未来,我们的创新工作室还将继续发掘和支持学生的更多创意,帮助他们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