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成立于2013年,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独立建制)。学院位于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城校区。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区的核心地带,是国内旅游服务业最发达,旅游教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办学区位条件极为优越。学院现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均已于2020年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TEDQUAL旅游教育质量认证。旅游管理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酒店管理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入选广东省特色专业。根据2021年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的国内排名分别是第21位、第8位和第11位。
学院拥有学术型旅游管理、专业型旅游管理和职业技术教育(旅游服务)三个硕士点,在读研究生2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3人,其中教授6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青年专家5人,全国旅游教育名师1人,形成了新媒体营销与服务创新、生态文明与乡村旅游、教育旅游与休闲教育三个特色鲜明的科研团队。近五年来,学院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共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重点项目1项),获批各类省部级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74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超过150篇。学院下设研学旅行与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华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旅游研究院等研究平台。
为满足国内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和后疫情时代旅游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于卓越创新型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2020年学院确立了“旅游+教育”的新发展战略,将旅游的教育价值全面融入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学生发展。学院的办学使命是培养新文旅消费时代的体验设计师,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旅游和教育跨界融合的引领者,致力于为国民创造更优质的旅游和休闲体验。学院的战略愿景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旅游教育机构。
学院将人才培养视为立院之本,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学生继续深造。近年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和科研大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二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铜奖和大学生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等奖项。本科毕业生保送或考取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985名校,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士酒店管理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世界名校,研究生升学率超过20%。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知识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强,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核心城市,行业去向集中于旅游和教育领域,在华南地区有着优良的口碑和很高的业界认可度。
旅游管理专业解读
1.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是一门研究旅游休闲经营管理及其社会影响的新兴的交叉型学科,其学科体系涉及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结合自身地缘优势,旅游管理专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致力于为旅游休闲业及现代服务业培养具有批判思维、服务精神、需求洞察、社会沟通、创新设计和卓越执行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行业精英。旅游管理专业紧密与国际接轨,目前已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专业认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学科培养体系。近年来,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深度挖掘旅游的教育内涵,着力打造旅游教育的品牌特色,更好地服务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
2.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规划与策划机构、旅游地产、旅游商务、旅游广告与营销策划、旅游度假区、世界遗产地、主题公园、旅行社、研学旅行机构、在线旅游企业等企业工作,或继续攻读旅游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3.培养规格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156分。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跨行业知识、宽厚的管理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水平,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悉国内外旅游行业最新动态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熟练掌握旅游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具备旅游规划、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景区运营、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素养,能够适应休闲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
4.课程体系
根据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以及休闲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分析, 本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以下四个模块构成, 即通识教育模块、大类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习实践模块。其中专业教育模块和实习实践模块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模块(见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模块 | 课程设置 |
通识教育模块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基础英语、大学计算机 |
大类教育模块 | 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
专业教育模块 | 旅游学概论 、旅游法律法规、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目的地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原理、旅游可持续发展 |
实习实践模块 | 旅游实习与实践(如行业认知见习、省外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创新创业与行业竞赛、研究性实习) |
5.师资队伍
依托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旅游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形成一支高学历、年轻化,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学位9人,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的教师6人,具有副高以上高级职称10人(正高职称2人)。教师学科构成较为多元,涉及民族学、社会学、生态学、地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6.教学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资料建设方面,近5年来本专业订阅了国际国内旅游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学科期刊近50 种,成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中心,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信息资料检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专业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学院与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地、广州长隆集团、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熹乐谷温泉度假酒店、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之旅、携程网等单位合作或建立实习基地。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解读
1.专业定位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2000年华南师大旅游管理系成立时开设酒店管理相关课程,2006年旅游管理专业下设酒店管理方向,2012年获批酒店管理本科专业,2014年作为专业独立招生,2010、2014年分别设立酒店管理相关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方向;已通过2019年度省级特色专业验收和2020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国际认证,2021年被评为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酒店管理专业排名位居前八。
本专业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及亚太地区,培养酒店业及接待业具有专业服务精神、需求洞察、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创新精神、社会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具有高品质个性化酒店及接待服务体验的设计者和生产者,具有全球视野和本土思维的酒店业及接待业服务标准的制定者和引领者,具有终身学习和全球胜任力的未来行业精英。
2.培养目标
办学特色:一是培养目标定位,紧跟大湾区酒店业及接待业动态,培养具有专业服务精神、问题意识、批判思维、行业洞察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卓越执行力的未来精英。二是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业融合创新,构建产、学、研、政等一体化专创融合、协同创新模式。三是突破传统酒店业视角,培养境内外高端品牌酒店、铂涛集团代表的中端酒店和国际青年旅舍、民宿等多元化酒店业态及接待业需要的人才。
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致力于为酒店及接待业管理培养具有批判思维、服务精神、需求洞察、社会沟通、创新设计和卓越执行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行业精英。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酒店运营、酒店服务管理、旅游地产、财务管理、酒店营销策划等企业工作,或继续攻读酒店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3.培养规格
(1)学制:学制4 年,学习期限3-8 年。
(2)毕业学分与小时:正式课程156 学分+非正式课程40 小时。
(3)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4)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达到以下毕业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和法规(包括旅游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树立责任、诚信和担当意识,做到履约践诸, 知行合一,具备卓越的执行力;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熟悉国家有关旅游酒店管理及其相关行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了解国内外酒店接待业及其相关行业发展前沿动态,具备全局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思维;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终身学习能力,具备哲学、社科、科学、技术、数理、文学和艺术、礼仪等通识教育素养;牢固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熟悉酒店服务技能与流程,能熟练运用旅游、酒店、经济、管理、地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去发现和解决酒店类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批判思维和怀疑精神,善于运用所学知识、方法、技能,创造性提出会展活动项目策划与运营中的创意策划,创新会展服务理念,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学术研究逻辑体系,能够发现学术问题并基于科学原理、科学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包括研究设计、调查分析与解释数据,得出相关结论与建议;具有独立精神、自主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在多学科、专业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既能独立开展工作,也能组织或参与团队合作;具有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展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向上,身心健康,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心理健康要求;熟练掌握1-2门外语并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等综合应用能力。
4.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 ||||||||
课程 系列 |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占毕业总学分比例 | 学时 | 占毕业总学时比例 | 周数 | 小时 |
正式 课程 | 通识教育 | 必修 | 32 | 20.5% | 808 | 34.7% | 2.5W | |
选修 | 10 | 6.4% | 160 | 6.9% | ||||
大类教育 | 必修 | 30 | 19.2% | 480 | 20.6% | |||
专业教育 | 必修 | 61 | 39.1% | 512 | 22.0% | 31W | ||
选修 | 23 | 14.7% | 368 | 15.8% | ||||
非正式课程 | 40H | |||||||
合计 | 156 | 100% | 2328 | 100% | 33.5W | 40H |
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运营管理、商务统计学、企业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旅游人类学、旅游文化学、酒店管理概论、酒店餐饮管理、酒店房务管理、酒店与餐饮英语、国际接待业新媒体营销、酒店服务质量管理、酒店客户关系管理、收益管理。
实践课程:(1)必修(29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及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先修课程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
1 | 行业见习 | 1 | 1W | 1W | 1 | |||
2 | 行业服务实习(1) | 2 | 2W | 2W | 第1个暑假及平时 | |||
3 | 行业服务实习(2) | 4 | 4W | 4W | 第2个暑假及平时 | |||
4 | 行业服务实习(3) | 4 | 4W | 4W | 第3个暑假及平时 | |||
5 | 毕业实习 | 12 | 12W | 12W | 7 | |||
6 | 毕业论文 | 6 | 6W | 6W | 8 | |||
小计 | 29 | 29W | 29W |
(2)选修(3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及其分配 | 开课学期 | 先修课程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
1 | 目的地认知见习 | 1 | 1W | 1W | 2 | |||
2 | 课程实习 | 1 | 1W | 1W | 3-4 | |||
3 | 研究实习 | 1 | 1W | 1W | 5-6 | |||
4 | 跨国实习 | 1 | 1W | 1W | 6 | |||
小计 | 4 | 4W | 4W | 4W | ||||
应修小计 | 3 | 3W | 3W | 3W |
5.师资队伍
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呈现高素质、专业化、国际化、双师型特点,目前有专任教师10人,毕业于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境内外知名高校,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人类学等多学科背景,其中拥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均达90%,青年拔尖人才1人,青年英才1人,拥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专任教师占比达70%,3名教师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是国内旅游院校入选人数最多的单位之一。
6.教学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已建成酒水酒吧综合实验室,成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中心;各类办公与试验设备已逾200万,近5年订阅了国际国内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相关学科期刊近50 种;已与学院和广东省旅游局合作共建的广东省创新研究基地“海上丝绸之路旅游与文化研究院”、 华南师范大学—白天鹅宾馆实践教学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广交会威斯汀酒店实践教学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广州正佳广场万豪酒店实践教学基地、华南师范大学—广州青年旅舍咨询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广州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广州柏悦酒店、广州逸林希尔顿酒店、广州南沙花园酒店、广州恒大酒店等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深度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实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和实操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曾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尖烽时刻”全国酒店管理模拟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酒店管理实践竞赛和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等十余项全国专业竞赛中获得佳绩。
会展专业解读
1.专业定位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依托地理优势,紧密结合广州市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目标,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致力于为会议、展览及节事活动策划培养具有批判思维、服务精神、需求洞察、社会沟通、创新设计和卓越执行力的高素质国际化应用型行业精英。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探索中完善、在发展中创新,基本形成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复合交叉型人才为主导的专业特色,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
2.培养目标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毕业生能够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展行业协会、会展规划与策划机构、旅游地产、会展商务、会展广告与营销策划等企业工作,或继续攻读会展经济与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3.培养规格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最新版培养方案达到毕业要求最低学分为156分。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数理科学等多学科跨行业知识、宽厚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基础知识、较高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水平,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悉国内外会展业的行业现状和经济运行规律,初步掌握会展管理的知识与技巧,拥有会展策划、设计、控制、管理、评估的基本能力,能适应会展行业发展和工作环境变化。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现代会展业管理与运营技能,接受会展业服务实践训练,进而能够运用专业基本理论、管理方法及对客服务理念进行会展业服务、运营及管理。
4.课程体系
根据我国会展教育课程设置现状以及会展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的分析, 本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以下六个模块构成, 即工商管理模块、综合素质模块、会展管理模块、活动策划模块、展台施工模块。其中工商管理模块和综合素质模块是会展专业教育的基础性模块, 其它的三大模块则是针对会展运作过程中的不同内容设计的相关教育模块(见表1)。
表1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
模块 | 课程设置 |
工商管理模块 | 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会计学、企业财务管理 |
综合素质模块 | 大学英语、公共关系学、会展礼仪与服务、会展英语 |
会展管理模块 | 会展概论、场馆管理、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物流管理、会展信息化与电子商务、会展政策法规 |
活动策划模块 | 会议管理、展览策划、节事策划与组织管理 |
展台施工模块 | 会展展示设计、展览工程管理 |
会展实务操作模块 | 会展实习与实践(如广交会服务实习、省内课程实习、省外综合实习、毕业实习) |
5.师资队伍
依托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学历结构相对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学团队。教师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团队梯队层次初步形成。现有专职教师11 人,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不同高校,学缘结构合理。其中青年拔尖人才1 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学位9人,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8人,具有海外访学交流经历6 人,硕士生导师6 人。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主,45 岁以上者2人,35-45 岁者7 人,35 岁以下者2 人。
6.教学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拥有良好的教学条件。所有课程均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目前已经建成2 个实验室:会展综合实训室和会展信息化实验室,各类办公与试验设备已逾200 万。在资料建设方面,近5年来本专业订阅了国际国内旅游及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相关学科期刊近50 种,成立了专门的图书资料管理中心,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信息资料检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专业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关系,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学院通过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保利锦汉展览有限公司、广之旅、广州市巴斯特会展有限公司、广州奥驰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等合作。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训实践教学内容,结合顶岗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综合培养。通过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改革实训实践教学内容,结合顶岗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兴趣小组、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等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综合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