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华南理工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192444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院系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学院成立于2004年,原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更名为环境与能源学院。近年来,学院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6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第14位;2011年、2014年和2017年环境工程专业先后三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2017年,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并列第8,获得A-评价;2019年学院牵头申报并获批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点;2021年软科专业排名环境科学与工程排名全国第二(A+级),本科专业环境工程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

      学院按学科方向设置了水工程技术、工业废水处理、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环境资源与生态、新能源、环境与能源融合9个教研所。截至2021年9月30日,现有在职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正高54人,副高28人),实验技术人员6人,工程技术人员2人,教辅管理岗2人,党政管理人员7人,辅导员3人。

      学院是全国首批环境工程硕士(1984年)和博士(1986年)授予权单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截止2021年9月30日,已有在岗全职博士后32人。在籍学生1453人,其中本科生548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97人,工程博士研究生82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9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87人,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32人,留学生12人。

优势与特色

  •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水气固土”全面发展、优势学科方向特色鲜明

    学院在水、大气、固废和土壤等环境介质的污染治理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全面发展,尤其在典型行业工业废水处理、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及污染场地修复等方向优势明显,为工业聚集区为代表的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其中废水新型生物三相流化床技术、VOCs治理、污染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同时去除等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环境能源交叉融合、引领绿色能源前沿研究

    通过环境能源交叉融合形成了学院新的方向--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该方向采用现代高精密原位测试技术,着重开展能量转换和储存机理、废物处理能源化技术、能源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利用微生物原位还原提取废弃线路板中的贵金属、制备高效电催化剂用于产氢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顶级期刊上。

  •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聚焦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工程应用成效显著

    针对国家重点区域污染防控重大需求,开发出重点行业(焦化、造纸、印染、石化等)的废水废气治理、金属矿区与农田污染修复、火电厂脱硫灰渣处置与资源化等工程化技术,形成了成熟的“政-产-学-用”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机制,加速了相关技术的工程化实际应用。上述技术在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广东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重庆汽车工业产业园、天津天铁集团等200多项实际工程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高端多元

    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及广东省等多个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学院形成了学科布局与年龄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科研、育人相结合,并通过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罗格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德国马普研究所、英国爱丁堡大学、台湾大学等建立的联合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环境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规划管理等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本科生教育

学院坚持以科研促教学,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相长,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领军人才及掌握行业发展规律、工程能力强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全程全员化立体式人才培养;设立多种企业奖学金,与企业合作,共创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科研反哺本科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设环境工程全英专业,培养国际型通用人才;与美国罗格斯、英国爱丁堡、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国外众多知名高校合作,实施、“2+2” “3+2” “3+1+1”以及短期交流等联合培养项目。学院在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同时开办环境工程(全英班)、环境工程(3+2中澳班)两个教改班。


1. 环境工程(全英班)

2012年开始招生,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国际化视野与能力的精英人才,学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和优良的英语应用能力。除思政课程外,所有课程均以英文授课,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知名大学的通用教材;师资由在国外有留学经验的在职教师承担,部分课程聘请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教师任教。该班学生在参与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申请国际名校深造、任职大型跨国企业等国际化交流活动中具有较强优势。退出该班的学生可转入本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专业。

2. 环境工程(3+2中澳班)

2017年开始招生,联合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全球排名约80-90位)进行3+2合作办学。前三学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与环境工程(全英班)一起学习,三年级结束时满足华工学分要求以及西澳大学英语要求即可前往西澳大学就读,学习期满若符合两校学位授予的要求,可获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证书和西澳大学硕士学历、学位。不能在前三学年顺利完成年度学分和英语水平要求的学生将转入环境工程(全英班)继续学习。

3.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含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8年开始实行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大类招生,采取“1+3”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用第一、第二个学期修完规定的基础平台课程后,于第三学期分流到以下两个专业继续学习:


(1) 环境工程(广东省特色专业)
分别于2011年、2014年、2017年三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除培养学生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手段等基础知识外,偏重环境工程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2) 环境科学与工程
从2019年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分环境科学(兼顾环境科学理论、环境管理与工程实践能力)、水工程(侧重供水和污水处理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两个方向培养,于第六学期分流到以上两个方向学习。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与美国罗格斯大学2+2 联合培养优秀毕业生

研究生教育

学院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资源与环境领域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一支较为成熟的导师队伍,截至2021年7月已有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80人。截至2021年7月,已授予博士学位246人,授予硕士学位1492人。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位论文事后抽查评审通过率100%;近3年研究生每年发表SCI学术论文150余篇;近5年研究生就业率100%。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水平也逐渐提升,出国深造率不断提高,近5年先后有25名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等留学基金资助,前往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京都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学府进行交流学习。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术学位授权点)

本学位点培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院分别从2010年和2018年开始由原来按照二级学科 (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学、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改成按照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下设水环境科学与技术、大气环境科学与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理论与技术、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环境生态和绿色能源化学与技术7个培养方向。

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位点培养工程博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院原专业学位硕士招生领域为环境工程,工程博士招生领域为能源与环保,从2020年开始学院的专业学位硕士和工程博士均按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类别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简介

2018年学位授予仪式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学院面向国家环境保护和新能源发展战略重大需求,立足于解决国家特别是华南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围绕水污染控制与给水净化、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生态修复、工业废水污染与控制、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在华南地区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所形成的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截止2021年9月已有各层次平台共20个,其中国家国家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平台8个、其他科学研究平台10个。近5年,到校科研经费4.3亿元,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项、课题12项,国基重点类项目9项,千万级横向2项。学院相关科技成果获得包括2008年和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在内的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积极推动了广东乃至珠三角地区低碳技术及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学院充分发挥“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全过程一体化污染控制优势,积极提供社会服务,有力支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产学研合作,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工业废气净化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污染场地生态修复等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了推广应用、转让和产业化,已在全国200余项实际工程中应用,助推了一批新兴企业快速良性发展,其中6家即将上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举办重要学术会议,促进学科发展。

积极举办或承办第四届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空气质量管理策略国际学术会议、第七届中日环境催化与生态材料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第十二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为促进环境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

出版科普丛书3部,开展科普讲座140余次、技术培训40余次,接待中小学生参观实验室20余次,在科学网发表相关博文198篇(点击率近200万次),“环境与生态”课程入选第一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参与标准制订,促进产业进步。

形成了“大气污染防治国十条”VOCs控制建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VOCs控制对策、VOCs综合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等;制订了6项国家和地方典型行业VOCs排放标准,推动了汽车生产龙头企业投入百亿元用于VOCs控制。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