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曲靖师范学院-高校直通车

已有 74317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院系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 生物资源与食品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1、办学历史及专业设置

2003年开办本科生物科学专业,2009年学院开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1年开办生物技术专业,2017年开办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4个专业,形成了师范与非师范结合、理工结合为特色的专业结构体系。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818人。

2、师资队伍

学院师资队伍具有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与年轻化的特点。现有教师4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学历结构为博士21人,硕士20人,1人攻读博士后,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1人,另外聘客座教授12人。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内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和动物学教学团队3个研究团队。

3、教学基本条件

建有生物实验室10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室6个,实验室用房面积4751.4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2920多台套,资产总值达1628万元。其中动植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应性进化实验室为省重点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遗传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山地生态和环境科学实验室为学校重点实验室。有云贵高原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曲靖市地方特色食品研究所和民族药物研究所3个研究所。

4、教学实践基地

生物科学专业有教学实习基地和野外实习基地;生物技术和食品科学专业有云南万兴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威浦记食品有限公司、曲靖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食品工艺学实践等教学基地,在建的教学实践基地有云南猫哆哩集团食品有限公司、来思尔乳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5、办学特色及亮点

生物科学为校级重点学科,生物技术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重点专业。学院遵循“从行业需求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的办学方略,认真贯彻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与曲靖市政府和企业开展横向科研合作,为学生科研实践创造良好的平台。经过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考研率位居学校前列,就业情况良好。

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54项,教师发表论文550余篇,其中SCI60篇、国内核心刊物46篇。学院获得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就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和云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170名同学取得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有210名同学获得食品分析检验资格证。2013年12月,一名同学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高中组三等奖。考研上线率、录取率连续四年名列学校第一,入学院校有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院系各专业描述

1、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2003年开始本科招生,至今培养了13届本科生,1000余名毕业生在省内外教育及相关行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形成了优势突出,成效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态势。

师资队伍:有专兼职教师29人,有教授6人,副教授10人,硕博士26人,外聘教师1人;其中曲靖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云南省高校教师“中国梦”教书育人“星光奖”1人,红云红河园丁奖4人,云南省首批“云岭青年人才”暨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1人;多人次获曲靖市优秀教师、校级优秀教师荣誉;10名教师受聘担任云南农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成功申报了学校第一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7年)。

科研水平:组建了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动植物多样性及生态适应性进化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校云南特境内生菌资源开发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校级研究中心2个(云南高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固定成员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人,4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另有兼职研究人员5名。实验室学术队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被SCI收录22篇,EI、ISTP收录20余篇;曲靖师范学院自然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自然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学科方向为古生物与地层学,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发展及申硕的重要支撑学科。中心名誉主任为中心名誉主任是“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中心主任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中心成员现主持或参与中科院战略发展先导B项目、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鱼人类起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庆市酉秀褶皱带早志留世鱼化石资源调查评价项目、2019年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总计约600万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云南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省部级项目50项、校级项目32项。本专业教师队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55篇,被SCI收录45篇,EI、ISTP收录30余篇,CSCD收录15篇。

教学成果: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建成校级重点课程1项(动物学);校级优质课程5项(植物学、植物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有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项(植物生物学)。独立完成教材一部(植物解剖学实验英文版,韩利红等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获得国家级生命科学竞赛奖项2项,省级生命科学竞赛奖项6项,获得“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17项。

专业特色:是校级重点专业,有云南省黄大年教学团队1个,有1个动物学教学团队,有校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优质课程3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教师硕博士比例高,科研水平能力强,学生考研录取率高,就业质量较好。专业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多元成才”的理念,积极深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是狠抓核心课程建设,结合专业发展完善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编制主要专业课程学习指导用书;二是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注重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对学生实习实训、动手能力的考察,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四是推进分类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推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北京兴源祥联合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曲靖市多家生物技术龙头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推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生物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育人成效:近年来,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学科教学竞赛等,同学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项。近年来,多名学生考取“双一流”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2、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技术专业开办于2011年,立足云南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态环境等行业发展需要,以培养能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

师资队伍:教师27人,其中硕士生导师5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18人。1人入选2018年全球高被引研究学者,2人入选云南省“云岭青年人才”暨云南省千人计划“青年人才”, 1人入选云南省万人计划人才, 1人被评为曲靖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人分别入选云南省教育厅教学委员会委员,1人入选云南省国培计划生物学科专业课程培训首席专家,2人入选云南省昆虫学会委员。有SIC收录国际期刊Phytotaxa和Mycosphere的审稿人1名、Current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Applied Mycology(ISSN 2229-2225)杂志副主编1名、Studies in Fungi(ISSN2465-4973)编委1名。教师获云南省高校教师教书育人优秀奖1人、云南省卫生科技成果三等奖1人,12人被评为云南省大学生科创优秀指导老师、曲靖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科研水平:建有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内生菌资源开发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1个、以及少数民族药物研究所1个。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云南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等省部级项目17项、市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21项;有云南省创新团队1个;本专业教师队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32篇,SCI收录39篇、EI收录1篇。

专业特色:是校级重点专业,有云南省黄大年教学团队1个,有1个动物学教学团队,有校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优质课程3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获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有实验室1626平方米,总资产476万元,实习实训基地5个,实验开出率100%。理论教学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教学类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课外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技能训练、毕业综合训练等。生物技术专业依托“两大中心,一实验室”开展育人工作,自然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以曲靖特色鱼化石为主要研究方向,“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弥曼院士任中心名誉主任,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任中心主任;云南高原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依托“云南省高校云贵高原动植物多样性及生态适应性进化重点实验室”建设,是服务学科专业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地方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育人成效:生物技术专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思政、现代教育技术等开展专业师资培训8人次,每月至少1次教学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严格把控教学质量,落实校内督导、教师互评等制度,课堂质量得到稳步提高,教学成果丰硕,教师获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一名;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校课程思政比赛三等奖一名。曲靖师范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位指导教师获奖,已建成校级课程思政课程2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育人效果明显,毕业论文成绩90分以上占30%,重视学生的课程知识的应用,学生获得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四项,曲靖师范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专业学生分别获得1、2、3等奖,共计7项,学生获云南省首届全国第三届生命科学竞赛获奖5项。另一方面,引导有升学需求的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重视学生的国际化教育,聘请了2名外籍教师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现已指导名学生进行古生物化石、等科学研究,学生的英文和科研水平得到稳步的提升,发表论文8项,其中SCI 3篇。在实践环节,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兴源祥联合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曲靖市多家生物技术龙头企业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专业产学研用相结合、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地方经济融合,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交流,育成新品种1项,召开1次国际学术性会议,为地方社会历史文化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生物技术专业2019年初次就业率达到93%。

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于2009年,2016被列为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的重点专业建设。该专业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人才培养为中心”持续推进新工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基地的建设理念,实现“产教研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新体系,为滇东北地区输送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质量安全与控制等工作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2名,讲师5名,助教4名,实验员2名。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39%,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硕博士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0%,生师比10: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3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6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9项,校企合作项目4项,事业单位合作项目1项,校级教学质量工程4项, 1人获省级教学二等奖;教师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 15篇、国内核心期刊40余篇,副主编出版著作4部,其中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有国家注册生产许可证审查员、国家二级品酒师等 “双师型”教师8人,1人为云南省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专业配备了11个设备设施齐全的专业教学实验室,总面积达2770平方米,实验设备价值600万余元;搭建了四个为科研教学及成果转化的优势平台:云南省高校特色果酒技术创新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高原特色水果深加工新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云南高原特色水果深加工研发实训中心、曲靖地方特色食品研究所;建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实践教学基地及产学研合作单位共10个。这些硬件条件和学校完善的保障机制为专业的科研教学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专业特色及亮点:(1)专业与产业融合,服务地方能力显著。以“服务地方经济、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为宗旨,着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在2018-2019年期间,签订了云南火棘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特色苹果酒新产品开发与产业化两个横向,项目合作经费达200万元以上。

(2)专业教学特色明显。围绕“产出导向”,一是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至38.5%,构建“校内学、校外练、跟师学、跟师练”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构建了专业实用技能、创新创业基础、专业技能测试与训练等为核心的特色课程群;三是加大课程的建设力度,校级课程思政4个,一流课程1门、优质课程2门,网络课程6门;四是加大课堂教学和考试改革力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雨课堂为助手,进行案例式、情景式、讨论式、虚拟仿真等一系列教学方法改革和多种方式考试改革,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中;五是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赛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育人成效突出。省级 “互联网+”、“挑战杯”、 “创青春”等赛事中获奖20余项;国家省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15项。截止2019年,共为社会输送复合型食品科技人才389名,50%在食品相关企业工作;20%在政府、事业单位工作;20%考取研究生;10%自主创业;90%以上的学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度逐年提升,就业质量也在逐年提高。

4、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改革与实践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理念,依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道路,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食品行业安全生产、质量监控和政府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校企联合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开发网络教程和思政课程、构建特色工学课程群、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培训师资、合作开展研究,形成了“产学合作、产教融合、科教协同”的办学特色,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省级先进班集体1个、省级三好学生2人,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15项,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8项,学生省级 “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中获奖20余项,校企、校政合作项目2个。通过与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同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增强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