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始建于1979年,1984年开始招收2年制脱产成人专科班,1999年开始招收普通高职学生。该专业代码为510101,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可取得普通专科毕业证书。本专业为我校传统优势专业。
本专业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政治业务素质优良、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有专业教师16名,其中,正高职称2名、副高职称6名、讲师5名、助教3名,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重为50%;博士3名、硕士9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所占比重为80%;双师型教师13名,占专业教师比重为81.25%。另聘请果树专家束怀瑞院士作为我院名誉教授,聘请国际土壤消毒专家、中国农科院农药室主任、博士、曹坳程研究员等6位知名专家作为该专业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近年来,该专业教师出版著作、教材13部,其中专著2部,教材11本,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9篇。承担科研教研项目52项(科研项目39项,教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立项课题2项,省部级立项课题16项,厅级立项课题22项,院级教研项目12项。近年来,该团队教师1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成果获厅级奖励。 本专业具有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目前已经建设了土壤农化综合实验室一室(土壤肥料和化学)、土壤农化综合实验室二室(土壤消毒和植物化学保护)、植物保护综合实验室(包括病理实验室和昆虫实验室)、园艺综合实验室、农业微生物实验室、园林设计综合实验室、种苗工程综合实训车间、食药用菌综合实训车间、设施园艺技术综合实训室等10多个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室,面积1600 m2,设备总值600余万元,实验开出率达100%。学院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占地500多亩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地内建有2000m2全天候自动化科研智能温室一栋,高标准现代化冬暖式大棚5个、普通日光温室10个,面积20000 m2。露地栽培园林树木近200亩,栽培果树、花卉、蔬菜等园艺植物100多亩,种植各种农作物100余亩,各类试验占地100余亩,可同时满足600名学生进行实验实训和技能训练。我们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方针。目前,已与山东省农科院、巴斯夫(中国)投资公司、先正达(中国)投资公司、济南市农业公园等20余家科研、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通过顶岗实习实现就业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主渠道。 本专业教师注重质量工程建设。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园艺技术省级特色专业和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院级重点专业建设,积极参加《花卉栽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精品课程建设,由本专业教师建设的《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植物化学保护》2门课程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同时,本专业教师还积极参加《蔬菜栽培》、《食用菌栽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果树栽培》、《设施园艺》等5门院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本专业办学特色鲜明。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推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与10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与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合作,实施 “联合培养、共同考核、双向选择、企业使用”的校企全程合作培养模式。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感受实际的生产氛围,亲身体验生产的劳动过程、组织方法以及企业文化的工作内涵,领悟生产、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管理方法,形成了真正的职业综合能力,促进了学生就业。该专业实行“双证”制度,尤其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取得蔬菜园艺工、花卉园艺工、菌类园艺工、农艺工、高级加工工、作物种子繁育工、高级植物保护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为100%,专业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6%。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掌握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受到严格的科学实践训练,从事作物生产、育种及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生产、开发、推广,并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作物栽培技术、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生态、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作物栽培技能训练、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技能训练、作物病虫害防治技能训练、岗位就业综合实训,以及学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就业方向:主要在现代涉农企业(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企业、种子与种苗公司、农资公司、农业科技园区、家庭农场等)、农业科研院所、种子站等单位,从事土壤改良、水肥调控、有害生物防治、无公害作物生产和良种繁育等方面的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及农产品农资营销等工作,愿意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可以选择专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