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高校直通车

已有 4465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专业介绍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介绍

一、专业简介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20134月,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完善的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的现代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的基本技能,能从事设施农业及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产品制造、产业开发、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有较宽广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01611月,以“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核心专业组成的专业群获批我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物技术、农业工程与环境控制必备的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设施栽培与管理、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环境控制、农业园区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在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的科研与教学、工程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训练与素质拓展、集中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五部分。

(一)主干学科

农业工程学、生物学、园艺学。

(二)主要课程与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设施园艺学、设施作物栽培学、设施环境与调控技术、设施植物保护学、设施建筑材料、农业设施工程学、现代温室设计与建造、设施工程概预算、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特色课程:设施作物栽培学、设施环境与调控技术、现代温室设计与建造、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

(三)创新创业训练与素质拓展

创新创业训练与素质拓展包括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创新创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

四、专业优势

经过多年建设,山东农业工程学院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建成国内相关专业中优势明显,人才培养质量被国内外同行认可的专业。表现在以下几点:

1、与应用密切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我校地处我国设施园艺产业最发达的山东地区,良好的外部环境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注重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创新性教育和工程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借助山东区域经济中设施园艺生产优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既具备从科学研究的能力,又具备在生产一线指导和管理能力,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具有一只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均为教授或博、硕士研究生,能使学生短时间内景观有效途径认知设施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科研前沿。我们还拥有多家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聘请了行业、企业上的专家与管理者为产业教授,承担了实践环节校外实训课程的指导。

五、师资力量

本专业通过联合培养和重点引进,已经建立了一支职称结构与专业结构合理,老中青梯队清晰,后备力量充足,其丰富的教学经验、良好的政治素质及对教育工作的挚爱,完全可以胜任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33人,校内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14人,助教3人,双师型教师14人;博士7人,硕士22人,硕士以上比例达88.88%以上。另聘请果树专家束怀瑞院士作为我院名誉教授,聘请国际土壤消毒专家、中国农科院农药室主任曹坳程研究员等6位知名专家作为该专业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六、校内外实训条件

本专业建有1个实践教学中心、1个实训车间、1个占地500亩的校内实训基地。分别是设施农业工程实践教学中心、设施农业工程实训车间,实验实训室面积6000余㎡,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具备了实施本项目的雄厚实力与软硬件条件。201712月,通过整合与建设,智能化设施农业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被评为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与多家国内现代农业龙头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如中农富通集团、京棚集团、伟丽种苗、安信种苗、济南正庄农业、普朗特现代农业等公司。通过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参加实践环节,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得到了提高。

七、考研与就业

2017届、2018届毕业生考研率分别为37.84%40.38%,共有37人,考研录取率63.64%66.67%38%以上的学生被“双一流”学校或专业录取。毕业生就业率97%,专业对口率为87.6%。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包括农业教育机构、教学单位(高职、中专学校)、科研单位、农业管理部门、信息咨询公司、蔬菜花卉及果品企业、大型温室及种子种苗公司、现代农场及现代化高科技示范园等。 

八、教研与科研

5年来,承担了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厅级教改项目6,发表教改论文7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自主开发课程2门、教材2,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6部。

5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5项、横向项目5项。获得科研成果有山东省科技进步奖贰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和三等奖等奖项;制订地方标准6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7篇,北大核心41篇;独立专著3部,科普书籍6本。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