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介绍
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专业代码:080908T
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工学,计算机类
学位授予门类:工学学士学位
学位修业年限:4年
所属系:自然资源信息系
(一)特色与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立足资源与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卫星导航定位(GPS)方向优势教学及科研资源,联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以农林、地理国情监测、资源环境等行业应用为特色,致力于培养具备空间信息科学和计算机数字化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加工、表达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能从事数字城市、智慧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等空间信息相关的数字化工程研究、设计、开发、分析的高级技术人才。
2、主要特色
·依托现有资源,突出农林特色
优势条件:3S(GIS、RS,GPS)领域坚实教学条件
特色:突出农林、国土、资源环境等行业应用背景的教学体系
·立足福建,面向全国
依托福建省空间信息产业现有基础,与行业领先企业积极配合,建设教学及实习基地。
为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培养高素质毕业生,为空间信息产业培养宽口径、复合型高级技术及研发人才。
(二)学科体系与课程设置
涵盖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两大主干,致力于为学生构建空间信息获取、加工、表达、应用、分析及数字化工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体系。
空间信息技术方向立足于3S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主干课程涵盖: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空间分析、空间信息与移动服务、WebGIS原理及应用等;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方向侧重于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和软件工程与开发技能的培养,主要开设: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
同时向本专业学生提供资源与环境学院自然资源空间信息管理相关选修课程,构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行业应用的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
(三)培养模式
(1)突出资源环境特色,教学科研协调发展
立足我校农林特色及学院自然资源学科特长,积极将自然资源环境结合空间信息领域的科研及应用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实现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
(2)深入贯彻实践教学,产学研深度融合
实践教学贯穿学科课程体系全程,联系业内优秀企事业单位,包括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省地质勘测院,省测绘局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特力惠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设立人才联合培养及本科教学实践基地,服务本科实践教学。
(3)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及发展,本科生大二选导师,加入科研团队,参与科研及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组成与结构
空间信息技术方向——专职教师10人,实验师1人,其中博士(含在读)100%,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8人),武汉大学(1人),中山大学(1人)和中国矿业大学(1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2人,具有国(境)外访学经历5人。构建了测量教研组、空间信息科学教研组、遥感应用与分析教研组,教学科研团队平均年龄小于38周岁。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向——联合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个专业的优势师资力量,在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与软件工程等方向实行联合教学。
(一)实验室概述
累计投入数百万,建设了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设施先进、高效开放的教学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4个
总面积400m2
仪器设备525台/件
总价值500万+
大型仪器75台/件
GIS专业软件30套价值28万
(二)代表性科研教学成果
1.海岸线水边线智能提取应用研究
采用创新性岸线表达方式,研发基于岸线指标的边缘检测算法,实现淤泥质海岸线水边线的精准识别与高效提取。与传统主流方法相比,具有计算简单、定位准确和高度智能化的特点,适用于覆盖大空间范围的海岸线快速制图。
(一)毕业生去向
截至2019年7月,专业累计培养本科生5届238名,专业入学第一自愿录取率及专业就业率高,招生至今每届均在98%以上,且仍呈现不断攀升趋势。
毕业本科生就业于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福建省测绘院、新大陆集团、特力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航天宏图等省内外有影响力、上市企事业单位,从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地理国情监测、计算机软件开发等新兴高新行业。
向国内外知名高校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研究生生源,专业本科生考取(含保送)了包括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韩国全北工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海内外知名学府,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