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
历史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绥远省贸易干部培训学校,1960年,在内蒙古财经学校的基础上,整合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干部学校、商业干部学校等财经教育资源,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本科建制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起点是1960年),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内蒙古财经学院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正式升格进入大学行列,并成为自治区财经教育最高学府。内蒙古财经大学发展至今具有70多年的历史积淀,60多年的本科教育起点的历史积淀。
一、学院发展脉络
财政税务学院的前身是财政金融系,是建校之初建制的四大专业系之一,财政税务学院由内蒙古财经大学长期承担财税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的相关系整合组建的,财政学(含税收学)学科发展至今历经至少5代学者的开拓、建设与发展,尤其是财税理论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前身——内蒙古财经学校、内蒙古商业学校。1960年内蒙古财经学院建校之初,一批高学历的青年经济学者分配到我校支援新学校建设,其中有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教师彭大振、南开大学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的崔其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的冯本占、许柏年以及邢天现等,财税学科的知名学者陆续还有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李若白、丁碧坤、姚贵元、陶浩成等,高学历人才汇聚我校,在当时形成了自治区人数最多、学历最高、最有实力的经济学和财税理论研究的学术队伍。1979年恢复本科招生后,内蒙古财经大学财政学科建设进入上台阶式的持续发展阶段。1982年我校财政学学术队伍迅速扩大,从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毕业的77、78级经济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加盟,为财政金融学科队伍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1983年开始,随着79级、80级、81级、82级、83级恢复高考不久的几届优秀本科毕业生,分别于1983、1984、1985、1986、1987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的80年代大学生留校,补充财政金融学科的师资队伍,构成了内蒙古自治区在财政金融学科领域最早而且唯一的从事本科教学和研究的学术师资队伍,同时,还有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专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研究生等经济类和财税类学科专业毕业的20年代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入建设队伍行列。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校专门从事财政金融学科教学科研的学术团队人数超过40余人。专门从事《公共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家预算》、《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等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并进行财政金融理论研究。1994年财政学(含税收)学科从财政金融系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财政税务专业教学系,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财政税务系不断增加壮大学术队伍。2000年10月内蒙古财经学院与原内蒙古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内蒙古财经学院,将原来分散在两校的财政税务系和经济管理系的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组合,组建成新的财政税务系,为财政学学科建设和各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搭建了汇聚精英的基地,从此学科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并为学校50多个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相关专业主干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从事财税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2006年获批财政学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获得“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为财税理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宽阔的平台。为筹建更名内蒙古财经大学,2007年财政税务系更名为财政税务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经历了上台阶发展阶段。近年来,财政税务学院陆续有一批中青年学者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来校工作,组成了目前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财政税务学院目前的学术团队,承担着“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科(公共卫生与社会保障)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
60多年来,我校财政学科建设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历程。财政税务学院教职员工人数从组建时的20人增加到目前的60多人,本科生由最初的不足200人增加到目前的2300多人;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同时承担蒙古国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财政税务学院已展示出师资力量强、研究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高、发展潜力大、后劲足和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态势。
财政税务学院治学严谨,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财税专业优秀人才,并为学校30多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的财税理论基础,受益于财税学科训练的校友人数超过10万余人,还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代培养2个“税收学”专业民族班70余名学生。60多年来,财政税务学院为自治区发改委、金融、财政、税务、海关、劳动与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以及国内各类高校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包括2位自治区副主席和5位自治区财政厅厅长、1位大学校长、多名高校校级领导、20余名自治区厅局级干部、国内著名高校学者、著名教授、长江学者,校友人数超过2万余人。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全国或自治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历任领导职务及任职年限(从1980年开始)
(一)财政金融系
姓名 职务 在职年限
李旺 财政金融系党总支书记 1980年—1986年
美瑛 财政金融系党总支书记 1986年—1994年
姓名 职务 在职年限
王福生 财政金融系党总支副书记 1985年—1986年
刘玉欣 财政金融系党总支副书记 1986年—1991年
系主任
姓名 职务 在职年限
李旺 财政金融系主任 1986年—1993年
乌兰 财政金融副系主任 1988年—1990年
张玉忠 财政金融副系主任 1990年—1992年
侯岩 财政金融副系主任 1993年—1994年
美瑛 财政税务系党总支书记 1994年—2000年
赵维有 财政税务系党总支书记 2000年—2001年
张晓华 财政税务系党总支书记 2001年—2003年
赵彩珑 财政税务系党总支书记 2003年—2007年
孟忠义 财政税务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4年—1997年
张晓华 财政税务系党总支副书记 1997年—2001年
李建军 财政税务系党总支副书记 2003年—2007年
侯岩 财政税务系主任 1997年—2005年
白贵 财政税务系主任 2005年—2007年
侯岩 财政税务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1994年—1997年
张晓华 财政税务系副主任(兼) 2000年—2003年
薛炎凌 财政税务系副主任 2003年—2007年
姚凤民 财政税务系副主任 1997年—2001年
张贵 财政税务系副主任 1997年—2007年
(三)财政税务学院(2007年)
赵彩珑 财政税务学院党总支书记 2007年—2014年
银建忠 财政税务学院党总支书记 2014年—2016年
谢巨升 财政税务学院党总支书记 2016年—2018年
董锐 财政税务学院党总支书记 2018年—2019年
陶都 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 2019年至今
李建军 财政税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2007年—2012年
李俊英 财政税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2012年—2018年
宋丽丽 财政税务学院党委副书记 2018年至今
朱润喜 财政税务学院院长 2016年—2019年
郝春虹 财政税务学院院长 2019年至今
徐博 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 2011年—2017年
薛炎凌 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 2007年—2019年
安锦 财政税务学院副院长 2017年至今
◇发展现状
财政税务学院下设财政学系、税收学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资产评估系四个专业教学系,设教学办公室、研究生管理中心、团总支办公室、党政办公室(含资料室)等机构。学院设有“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设有“财政政策研究中心”、“中蒙俄经济走廊研究协调创新中心财税平台”、
“财税信息化研究院”、“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中心”、“人口经济学研究中心”、“行为科学与实验经济学”实验室、“福利经济学研究中心”、“公共经济研究中心”、“跨学科研究中心”。
一、师资队伍
财政税务学院现有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16人(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31人,在读博士2人。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财政科学研究院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硕士生导师28人,博士生导师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高层次专家各1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人才、自治区教学名师、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呼和浩特人大代表等10余人。同时有多名教师获得内蒙古财经大学“十佳”青年教师、“十佳”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二、学科专业
财政税务学院承担“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建设任务,重点建设“财政学”(含税收)和“劳动经济学”两个二级学科,承担“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的“社会保障”二级学科建设任务。其中,“财政学”(含税收学)学科为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劳动经济学”为消极重点建设学科。设有“财政学”(含税收学)、劳动经济学2个学术型研究生授权点,设有“税务”和“资产评估”2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财政税务学院建设有“财政学”、“税收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和“资产评估”四个本科专业。“财政学”本科专业设立于1960年,内蒙古财经大学是自治区唯一在本科层次以上设有财政学专业的学校。“税收学”专业在1994年单独设立,后全国整合该专业后于2008年恢复招生,内蒙古财经大学是自治区最先设有税收学专业的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设立于2004年,是自治区最先设立该专业的高校;内蒙古财经大学“资产评估”专业设立于2005年,是全国首批设立该专业的两所高校之一,目前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设有该专业的高校。
“财政学”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品牌专业、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自治区一流专业;“税收学”为自治区一流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和“资产评估”为自治区品牌专业。学院拥有“财政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税收学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教学团队3个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资产评估专业教学”为校级优秀教学建设团队。税收学系被评为自治区五一劳动“工人先锋号”。目前建设有《财政学》、《税收经济学》、《中国税制》、《国际税收》、《资产评估》、《社会保障学》、《预算会计》、《政府预算管理》等8门自治区精品课程,《劳动经济学》、《税收筹划》、《税务会计》、《房地产评估》等4门校级精品课程,《中国税制》为自治区一流课程。
三、办学优势特色
(1)历史悠久,自治区唯一。财政学专业设立于1960年,是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财政学专业,目前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财政学本科专业。(2)底蕴深厚,兼容并蓄,文化传承。该专业经历了至少5代学者的建设和发展,传统根基,现代发展。(3)高水平学科支撑,实力雄厚,师资队伍一流。(4)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2.0计划相吻合。(5)依托的学科基础扎实。该专业依托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科,2006年财政学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是财政学博士点培育学科。财政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在高水平学科建设基础上。财政学专业是自治区核心课程优秀建设团队。
学生数量以汉族为主体,多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学科分类分层培养。“财政学”、“税收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资产评估”四个本科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相互协调,跨学科“新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财政税务学院历史悠久,财政学科的发展至今具有70年的历史,财政学专业设立于1960年,是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设立的财政学专业,目前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财政学本科专业。底蕴深厚,兼容并蓄,文化传承。该专业经历了至少5代学者的建设和发展,传统根基,现代发展。高水平学科支撑,实力雄厚,师资队伍一流。财政税务学院跨经济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中,“财政学”、“税收学”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劳动与社会保障”和“资产评估”属于管理学学科门类,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渗透。“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实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班,与目前国家“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相吻合,为高水平大学输送优质研究生生源。将“财政学”与“资产评估”两个专业融合,设置双学位班(经济学学位+管理学学位),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人才培养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日本、蒙古国、韩国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内蒙古财经大学全国招生,为全国输送高质量财税人才,同时每年固定名额肩负着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八省区培养大量蒙古族自治区州、自治县培养财税高级人才。毕业生可在发改委、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海关、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卫健委、民政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各类企业等从事相关业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通过继续深造在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本专业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近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场调研大赛、全国大学生
数学建模竞赛、美国
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等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奖励30余项。在“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创青春”全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
英语竞赛等几十项。
本科生考取研究生主要分布于辽宁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美国约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美国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美国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澳大利亚悉尼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ydney)、白俄罗斯国立大学(Belarus State University)、英国诺丁汉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东京日本语大学(Tokyo Japanese Language
University)。研究生考取博士主要分布于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
五、科学研究
财政税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贫困经济学、收入分配、行为税收、现代财政理论、地方财政、税收理论与政策、产业扶贫、财政与区域经济发展、养老与社会保障、环境资源评估、土地资源评估、草原生态价值评估、政策评估等研究方向。近年来,财政税务学院教师在《经济管理》、《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税务研究》、《当代财经》、《财经论丛》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45部,近年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主持国家民委基金项目2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等39项,主持自治区社科联项目7项,主持其他各类项目30余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二、三等奖22项。
□未来发展
遵循的大学精神是:“品德铸造栋梁之才,真理引导学生灵魂,制度凝聚师生行为,学术引领学科进步”。财政税务学院进一步发展将遵循“财济天下,赋佐邦国,明德尚行,经世致用”之院训。
指导思想:在公共经济学、财税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全面提升建设水平。坚持“教学立院,科研强院”的发展方针;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育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科学精神,追求学术自由,追求学术卓越。为建设高水平的财经大学奠定经济学和财税学科基础。在科研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在自治区起到引领作用,对自治区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做出贡献。学风与教风并重,浓厚文化底蕴,增进学院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创造学院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总体发展目标: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下,财政税务学院在经济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继续保持自治区优势地位,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提升经济学理论底蕴,扩大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影响力;稳步步入国内地方高校高水平建设的学科行列。经过长期建设,财政税务学院将继续保持自治区一流二级学院水平,努力建设全国财类经大学中的高水平财政税务学院,培养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厚德博学的杰出人才。
发展方式:理论扎实、教风学风并进、高水平进阶、开放创新、人才培养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