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西南大学英语专业介绍
一、专业介绍
西南大学英语(非师范)专业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学贯中西的大师吴宓,著名诗人方敬,翻译家邹绛等数代外语大师和全国著名专家曾在此任教,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良的学术传统。
依托“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翻译硕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等外语类高层次、全方位学科平台,英语专业是西南大学优势专业,在全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被评为五星专业,在各类排行榜中最佳排名全国第9名。所依托的背景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本专业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和商务英语三个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语言功底扎实、综合素质全面,在国际交流、文化、外交、教育、旅游、商贸、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翻译、外事、教学、外贸、编辑、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任课教师80%以上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十多名全国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为本科学生授课。常年聘请多名富布莱特教授、美国国务院语言学者等外籍专家在此任教。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设立了交换、访学、实习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政府机构和著名企业建有1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开设的核心课程有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中国文化、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译汉、汉译英、英语学术写作等,另有语言文学方向、商务英语方向和翻译方向模块选修课程。其中,获批建设校级在线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1门。
近五年来有多名学生在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技能比赛、口译大赛等专业比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奖励。每年逾三分之一的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生,以年终98%以上的就业率持续成为全校就业率最高专业之一。
二、专家推荐
1.【博士生导师、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博士 罗益民教授】
外国语学院不仅有大师传统,吴宓执教,梁实秋、郭沫若、老舍为邻,还有孙法理、江家骏等前辈学者耕耘杏坛,龙日金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张正东为代表的立体化教育理论,文旭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全人教育,形成了实力雄厚、学风优良的教学与研究团队。
在这里,你可以遨游学海,鼓起奋斗的风帆、启发智慧、开导人生的缙云讲坛,大师云集的博雅讲坛,每年一度、我院为领衔单位、全重庆市高校师生都举行的莎士比亚戏剧节,众多名师执教的语言、文学、翻译、文化课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法、日、德、俄、西班牙、韩语教学与文化,都等着你,期待你加盟,把自己培养成学问的大师、智慧的高人、生活的强者、学院的骄傲!
你愿意走向社会,社会各种岗位等着你;你愿国内外名校深造,学院已为你建立影响、搭建了好声望;你愿留连美不胜收的美丽母校,我们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和研究基地,成为你的平台,你飞翔的天空,你遨游的大海。
来吧,万事俱备,只欠你的决心;我们等着你,只欠你的决定!
2.【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名师、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杜世洪教授】
选择英语就是选择崭新人生,选择美好世界,选择光明未来。
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想象一门语言就是想象其对应的生活形式。同理,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相应的生活形式。我们处于全球化的时代,英语是我们现在及未来生活的必需语言,是世界最通用的语言,也是我们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必要手段。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社会需要,我们的英语专业,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功底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知识结构完善、国际视野宏阔、具有良好人文修养和深厚人文情怀、具有较强思辨力、领导力和创新力的通用型国际化高端英语人才。
三、学生体会
1.【2013级英语专业(非师范)3班 张丽】
学在外院,感谢所有认真负责的老师,感谢所有一起成长的伙伴。
乐在外院,感谢所有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我成长,感谢一路上所有的相互鼓励与扶持。
情在外院,感谢它见证我的嬉笑与骄傲,如慈母,如严父,如密友。
心在外院,大学四年韶华将逝,大一军训都还恍如昨日,周围伙伴却都各奔前程,天南地北,外院学子,心在外院。愿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越来越好,欢迎学弟学妹们到外院来吃苦,来成长,来修行。
2.【2013级英语专业(非师范)4班 云程彬】
“欢迎来外院吃苦。”此话亦真亦假。“真”是因为语言学习是个功夫活儿,需要长期积累才可能有进步;“假”是因为如果真的热爱外语,那么学习过程并不会像想象中那么痛苦,即便痛也是痛并快乐地收获着。大一大二夯实基础,大三大四磨练技能。兴趣、踏实、勤奋,这三点在美丽外院得以完美融合,感谢外院让每一个爱英语的同学的学习之旅走入良性循环。
3.【2013级英语专业(非师范)5班 李婉玉】
西南大学是造梦的地方,而外国语学院就是语言学习者梦想起航的地方。所谓“不磨不刃,不砺不坚”。在这里每天六点钟的闹铃会唤醒我的懒惰,随身厚厚的字典会成为我的荣耀标识,身边的同学力争上游而我则需要奋力赶上。所有人都用行动诠释着自己来外院正是为“吃苦”,而非享乐。
经历了所有磨砺,走过了青春雨季,在外院丰富多彩的四年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在未来,当你在中外友人之间侃侃而谈,搭建起交流的桥梁时,你会感激那些在西大外院的日子;当你站在三尺讲台,为你的学生们送去希望和知识时,你会感激在西大遇到所有的良师益友;当你站在巅峰,一览众山小时,你会怀念在西大外院刚开始攀登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