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38285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专业介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介绍

 计算机类专业(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五个专业)自2016年开始实施按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半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计算机类专业根据“厚基础、精理论、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善于计算思维和系统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骨干。

 计算机类专业前三个学期除安排通识必修课外,学科大类课程还包括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实践课程,其中:

 基础必修课包括:计算机科学导论、线性代数、高等数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大学物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必修课包括:离散数学、数字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

 实践课程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实验、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逻辑实验、Java应用开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概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广西最早开办的计算机专业,于198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广西“十五”重点建设的学科,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点。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二批建设专业,2013年成为国家级专业综合试点改革建设专业。

 本专业围绕以培养面向IT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突出“校企合作-研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工程视野等能力,设置了“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三个专业方向。该专业隶属于国家级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教学名师2人。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式实验室、EDA实验室等5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践基地。目前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800平方米,配备大量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20项,与各类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6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善于计算思维和系统思维、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和应用能力,能在电子信息行业及相关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成为具有终身学习和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行业骨干。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创特色”为指导思想,狠抓工程应用,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将实验、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学生计算思维习惯的养成,构建了“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第二课堂”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学生面向学科的复杂工程问题求解,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的能力。本专业在强调专业基础和计算思维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构建“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和“网络技术”三个课程组,形成具有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又在大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嵌入式系统开发及网络攻防协议设计方向上别具特色的多层次人才。

  四、专业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程序设计问题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软件工程、Java EE开发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网络交换及路由技术、TCP/IP协议及编程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逻辑实验、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实验、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Java应用开发、Linux应用实践、Android应用开发、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软件项目综合开发、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综合开发、路由交换实训、网络工程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全国移动互联网创新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课题组的有利条件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基础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及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连续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资、合资及国内著名IT企业工作,在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地区IT行业具有良好声誉。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专业

  一、专业概况

 软件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广西区紧缺人才专业,具有软件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点及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软件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应用工程化的思想方法来开发、管理、运行和维护复杂软件系统一门学问。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软件工程专业基本技能,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设计水平,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经过长期建设,本专业在可信软件开发理论技术、智能化软件理论及开发技术、面向服务软件技术及平台等方面形成了研究方向,学科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现建设有广西区可信软件重点实验室、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广西分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室等重要平台,并与多家著名企业共建了软件人才培养基地或生产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开发、毕业实习和实践等提供了工程化的训练环境。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及技术知识,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初步的软件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和基本的项目组织能力,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和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不断学习、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技能,更要兼修主要领域的软件开发技术,如移动软件开发、智能软件开发、大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等。毕业生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和软件工程理论技术知识,得到系统的软件工程方法训练,掌握全面的软件开发能力,熟悉主流的软件系统开发技术和开发工具,具备复杂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软件项目管理等软件工程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形成较强的职业工作适应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学建模、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导论、UML及软件建模、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大数据处理技术、Java EE 开发框架等课程。

  五、主要实践课程

 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实验、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Linux应用实践、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Java EE开发技术课程设计、UML与系统分析课程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综合开发、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术科研

 近年承担和参与完成的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来自企事业单位的项目每年数十项,科研经费上千万元,主持完成的多个科研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1个,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个。获国发明专利10多项,软件著作权60多个。

 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青春”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从事各行业软件产品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应用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特别是Web应用软件系统设计、移动软件开发、大数据分析处理及智能软件研发,也可承担企事业或政府机构的软件系统运行、维护及升级管理等工作。

 连续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州IT企业工作,在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和北京地区IT行业具有良好声誉。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信息安全专业

  一、专业概况

 信息安全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的综合监、控、管全方位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更适应现代社会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本专业拥有专业信息安全实验室300平方米,设备总值200余万元,并与各类大型IT教育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4个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中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以及传输等各环节中的安全技术与保障措施,具备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实现手段,以及典型安全系统、设备和部件等的分析、设计、研究和开发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文献获取及阅读能力、良好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人们生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专业紧密跟踪信息安全学科发展动态,把握国际信息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内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际,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科研促教学,与企业合作,将实验、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紧密结合,采用开放式的办学与建设模式,重点发展有特色有基础的“数据保密”、“视频图像安全”两个专业方向。

  四、专业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导论、密码学、信息论与编码、网络安全技术、网络信息对抗、计算机病毒与防范、视频图像侦查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密码学实验、网络安全技术实验、计算机病毒与防范实验、信息隐藏与恢复实验、数字版权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Java应用开发、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信息安全课程设计、Linux应用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术科研

 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项目训练,获得国家级区级创新项目20余项,在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中获得二等奖5项,三等奖10余项。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课题组的有利条件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够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应用相关领域从事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集成、应用开发方面的安全工作,服务单位可以是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科研教学单位等。

 连续多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2%以上,就业区域主要为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金融、电子、软件开发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每年有约5%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或出国继续深造,大多数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南宁等地从事信息安全技术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国内著名互联网安全公司几乎都有本专业毕业学生,包括腾讯、百度、阿里、奇虎360、绿盟、启明星辰、知道创宇等公司。本专业学生由于政治可靠、技术过硬,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到国安、公安、网信办等政府部门从事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一、专业概况

 物联网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正式招生,是广西优势特色专业,也是国内较早开办的专业。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现有物联网基础实验室、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拥有广西“物联网技术及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并依托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进行计算机技术各种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方面,规划了物联网室内和实景实训平台,建设了1个嵌入式基地和1个创新性实验基地。目前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600平方米,配备大量物联网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30余项,与各类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3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和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工程应用工作,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强调工程应用与学科融合,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等优势学科,开展以物联网应用软件、云计算与大数据、无线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信息感知、信息处理等物联网工程技术为重点的基础理论和工程素质教育。

 课程设置突出物联网工程软件、硬件的应用开发特色。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校内实验、企业实习、创新项目、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物联网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感知技术、RFID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数据处理、M2M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物联网感知技术实验、RFID原理及应用实验、物联网数据处理实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Java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开发、RFID系统设计实践、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Linux应用实践、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践、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基于计算机智能控制创新基地以及教师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开发了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二维码检票机系统、智慧自助导览系统、基于STM32F013最小系统的四轴飞行器,以及基于物联网网关的远程流量控制系统等。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物联网相关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专业概况

 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于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也是全国较早开办的专业,于2016年获批为广西特色本科专业(广西共批准16个)。本专业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的新兴交叉专业,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制高点。“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制造明确为主攻方向,智能机器人技术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上升为国家战略;阿尔法狗机器人的异军突起,更是掀起了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为核心的智能化研究的热潮,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则是与两者最有对接性的专业。很多专家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看作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科学与技术必将在这场信息产业革命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专业以培养面向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突出“校企合作-研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面向工程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和工程视野等能力。该专业区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省级教学名师2名。

 现有机器人实验中心、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并依托广西图形图像重点实验室、云计算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计算机智能控制创新基地和嵌入式创新基地。目前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350平方米,配备大量组装机器人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教研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10余项,与柳州长虹机器制造公司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培养目标

 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计算机、控制、智能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在工业、科技、教育、医疗、管理等领域从事智能化产品设计与开发、智能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以智能机器人为主要平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为主攻方向,在互“联网+”背景下,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学生及时跟踪智能科学前沿知识与技术,培养具有数学、计算机、电子、控制基础知识,以及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图像处理、智能人机交互、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等智能科学技术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新型智能工厂和企业进行各种智能化产品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与维护的需求。

  四、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信号与系统、智能科学技术导论、自动控制原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五、主要实践课程

 计算机基本操作实验、程序设计与问题求解实验、Java应用开发、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智能机器人实验、智能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训练,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Google(谷歌)杯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银奖。

 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课题组的有利条件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能在科研、教育、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智能人机交互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应用工作,或攻读控制方向或计算机方向的硕士。

 连续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2%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资、合资及国内著名IT企业工作,在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地区IT行业具有良好声誉。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