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38258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专业介绍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介绍

 材料类专业(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三个专业)自2017年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入相应专业学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协作能力,具有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大类专业前三个学期除安排通识必修课外,学科大类课程还包括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和实践课程,其中:

 基础必修课包括:电工与电子技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专业基础必修课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无机与分析化学。

 实践课程包括: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实验、电子工程训练、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性能学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技术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机械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一、专业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02开始招生,目前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8年)、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年)、广西优质专业(2007年)、广西特色专业(2011年)和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2014年)。2018年获批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广西一流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立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并设有“材料工程”工程硕士点。201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广西博士学位授权点立项建设学科。拥有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室、广西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先进功能材料及应用人才小高地等科研平台。在2017年的全国软科排名中,材料学科是广西最好的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5人,教授16人,博导8人,其中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西八桂学者3人、广西优秀专家3人、广西“十百千”层次人才4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形成了稳定的高水平科研与教学队伍。近5年,本专业老师承担和完成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在内的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0多篇;获得包括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获得广西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内外学术交流、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以及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电子材料与器件以及金属材料生产加工等相关行业从事设计、生产、检测、研发等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雄厚的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89%,60%以上教师具有工程背景,50%以上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全部14门专业核心课均由教授主讲。

 本专业依托学科优势,结合国家和广西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紧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突出了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及金属功能材料两个特色专业方向。强化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本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和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专业的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已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四、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无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性能学、工程力学、无机功能材料、无机材料工艺与设备、功能材料器件基础、凝固理论与技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热处理工艺及设备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电子工程训练、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性能学实验、材料研究与测试技术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机械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术科研

 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专业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教协同和学科竞赛等方面成绩显著。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选拔赛、全国大学生热处理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中荣获包括国家金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0多项,大学生以第一作者或参与发表SCI/EI研究论文50多篇,参与申请和授权国家专利20多件。

  七、就业方向

 2018年有22%的毕业生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其余在企业、科研部门、教育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等工作。连续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资、合资及国内知名上市或大型企业工作。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大都成为单位的中层领导、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毕业生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广西区内等材料及加工行业具有良好声誉。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一、专业概况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广西优势特色专业(2014年),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5大学科群之一智能制造学科群的主要支撑方向。本专业面向“中国制造 2025”制造强国发展规划中对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具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企业解决从产品设计到制造,应用智能技术,实现数字化建设目标的专业人才。

 专业具有材料科学、成型工艺与自动控制技术的综合与交叉的特征,致力于研究加工过程中的相关工艺因素对材料的影响,解决成型工艺开发、成型设备、工艺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模具设计理论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热处理、加工方法等问题,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制造业的各行各业。

 经过多年建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良、区内一流的机械类工科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4名,高级工程师4名,讲师4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名。本专业拥有材料快速成型实验室、CAD/CAM实验室、材料加工新技术实验室等教学及科研专用实验室,配备大量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省部级基金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科研项目约3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学科、机械学科及计算机学科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材料成型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企业管理和经营等方面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机械工程、材料成型理论与技术和有关的设计方法及技能,受到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材料成型工艺及其模具设计,成型技术与工程设计、设备使用及控制、科学研究及生产组织管理能力。注重培养毕业生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工艺开发、设备选用等进行综合性培养从而获得产品成型制造过程的全流程的研究、设计、开发能力。

  四、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基础、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控制工程基础、弹塑性力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CAD/CAM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材料性能学实验、工程制图实验、材料现代分析方法实验、金工实习、电装实习、制图测绘训练、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及广西区专业类比赛项目、专业创新创业比赛项目等,获得包括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奖励100余次。对学有余力学生,鼓励他们参加教师课题组的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本专业与广西、华南地区各大型制造类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96%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和长三角地区,就业行业分布于机械、汽车、电子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每年有约10%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工作5年后,年薪可以达到10万-20万元,在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地区材料及加工行业具有良好声誉。

  八、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一、专业概况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在广西优质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高分子方向基础上建设发展而成。高分子材料应用很广,包括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和黏合剂,在通讯、电子、医疗、化工、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均有应用,是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及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现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及高分子物理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配备大量和高分子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超过2000万元;拥有广西“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和“新能源材料与结构协同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已形成学术气氛浓厚、教学与科研并重,融合了新型能源科学、高分子科学、复合材料科学、橡塑工程与技术等学科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较高学科及行业地位的教学与科研团队。自2003年开始,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下属的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招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老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及桂林市科技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约40余项,与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100余篇,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专业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2人,博士生导师2人,博士学位老师13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双师型”教师7名。此外,从企业聘用10名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不仅可受到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训练,还可参与各个层次的学术科研活动,受到良好的学术科研训练,获得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备自然人文和系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够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领域的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检测、生产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为指导思想,重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培养,坚持以科研促教学,将实验、实践与专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主要加强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的基础知识、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橡塑加工成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同时本专业加强学习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与粘合剂、复合材料和特种橡胶、塑料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发展,力求使学生达到复合型人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水平。

 本专业现设“高分子材料合成”和“橡塑成型加工”两个方向,结合“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高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四、专业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化工基础、工程力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表征与测试、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设备、聚合反应工程学、橡胶工艺学、涂料与粘接剂、高分子材料、聚合物加工流变学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有机化学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高分子加工实验、聚合物反应工艺与工程实验)、机械工程训练Ⅰ、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竞赛等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各个科研团队的有利条件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教育单位、石油化工、橡胶、塑料、涂料、粘合剂、纤维、电工电子、建材、能源、环境、外贸、汽车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广,毕业生就业率可达96%以上。大部分毕业生在外资、合资及国内著名企业工作,在珠江三角、长江三角地区具有良好声誉。

  八、标准修业期限与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一、专业概况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面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的新增专业,2018年首届招生吸引了来自全国16个省份的近60名优秀高中毕业生。本专业依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拥有3位全职“八桂学者”团队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科研工作,包括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纳米能源、热电转换、超级电容器、电介质储能电容器等。

 本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之一,是适应全球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本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器件等多学科交叉,以掌握能量转换、存储材料及其器件基本原理及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具有比传统材料和器件更为优异的性能,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该类材料包括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纳米能源材料、介电储能材料等,其器件包括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纳米能量收集器、超级电容器、电介质储能电容器、热电制冷器等。

 本专业有专任教师15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八桂学者3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队伍。目前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重点研发计划以及企业课题等共13余项;发表SCI/EI论文4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8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励2项。本专业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用学科交叉、科教协同的理念进行本科生的课程和实践教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可受到良好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训练,还可参与各个层次的学术科研活动,受到良好的学术科研训练,获得良好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相关行业生产一线从事研发、设计、生产、检测、品管等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聚焦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广西大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形成“14+4”的产业集群需求,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本专业设置了能源转换与能量储存两个专业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复合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核心课程

 固体物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性能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氢与燃料电池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锂离子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原理与技术、新能源转换与控制技术、电池组装与测试技术、智能材料与器件等。

  五、主要实践课程

 认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专业课内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学术科研

 本专业大力支持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竞赛等各类竞赛。科教协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指导,即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项目中,与研究生们共同在实验室完成各种科研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术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七、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科研机构、教育单位、能源、环境、外贸、汽车等行业和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市场对新能源、新材料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尤其是缺乏的专门技术人员。就业地域广泛,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

  八、标准修业期限与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院咨询电话:0773-2291434 传真:0773-2290129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