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登录 | 注册

福建高考早知道

[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校直通车

已有 36245 位关注本校
院校登录

院校动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创新工作室”入选省总工会“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省总工会“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我校“匡海学创新工作室”名列其中,全省仅有4所高校的工作室获此殊荣。

为深入贯彻落实“造就一支宏大的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当好主人翁、建功新龙江”全省工会工作主线,推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组织全省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经全省各市(地)、产业工会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省总工会此次共命名60家创新工作室为“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创新工作室”入选省总工会“黑龙江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我校“匡海学创新工作室”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创新工作室”,创立于2017年11月。工作室领衔人匡海学教授是国家普通高校教学名师和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中药学学科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两届),全国第四批学科评估A+学科及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药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长期从事中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在中药药性理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创新药物等研究以及中药教育教学领域,成果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其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部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第一完成人4项)、二等奖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二等奖3项(第一完成人);指导的博士论文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SCI论文1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美国专利2项。

匡海学教授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中药寒热药性的生物学规律,创新了中药性味理论,即证实中药的寒热温凉四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一类生物学效应。他的研究阐明了中药四性的本质及性与味的关系,是中药药性理论关键科学问题的重大突破,具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他还提出并证实“中药一味一性,一药内部X味Y性(Y≤X),药性(气)具有非线性加合性,中药性味物质基础是可拆分、可组合的”;建立了可拆分、可组合的药性理论研究新方法,凝炼了一组与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相关的新概念,建立了包括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药寒热药性评价方法,构建出中药性味理论研究新模式,解决了建立适于中药复杂体系与特点的、能对药性与药味等科学内涵进行解析的有效途径及方法这一科学问题。以上成果得到国家“973计划项目”验收专家组和同行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药药性研究最具亮点的理论创新,并以优秀结论通过科技部验收。

匡海学教授倡导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模式,分别从麻黄等30余种传统中药中发现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中药性味物质基础。他主持研究并建立了中药提取物的质量评价体系,被国家药典采用,实施效果好,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主持研发出5种新药,研制的治疗肝炎新药龙牙肝泰胶囊累计效益超过7.6亿元,治疗银屑病的洋金花胶囊、抗肿瘤的辽东楤木叶总皂苷胶囊和治疗肝炎的复方胡黄连胶囊均完成了临床前研究,获批新医院制剂用于临床。

匡海学教授长期从事中药学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中药化学课程组负责人、团队带头人,本科《中药化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中药化学教学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多年来,他共培养硕士125名、博士54名。他提出的“中药学人才培养应坚持中医药思维和科学思维培养并重”“传承有基础、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等原则,得到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领域的认可和推广。

据悉,“匡海学创新工作室”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一流的中医药人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建设一流的学科团队;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着力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解决中医药学术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坚持为健康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着力开展基于黑龙江区域的优势药材的创新药物研究,研发中药新品种和健康产品,推动北药产业发展;坚持学科交叉共融、协调发展,努力将工作室打造成为中医药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人才培养质量和研究成果领先的“国家队”而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福建高考早知道,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