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扫一扫关注学校更多资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由社会科学部易名而来。社会科学部成立于1975年,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社会科学部折枝成林,1994年9月成立经济管理系,社科部与经管系合署办公。1999年上半年,社科部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和学校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文学艺术教研室合并成立独立的人文社科部。2004年6月,人文社科部文艺教研室独立为人文艺术教育中心,人文社科部更名为社会科学部,并以此为基础组建法学系,与社科部合署办公。2009年2月,学校独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院。2015年11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是河南省首批重点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聘请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一级教授、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韩庆祥教授为特聘教授,王清义等一批博士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与秦宣、欧阳康、刘同舫、韩喜平等一大批知名专家保持学术联系。学院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获博士学位者44人。学院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在校研究生近百人。
学院设有思想品德、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等六个教研室;建有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原科技文化研究中心、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高校德育拓新研究中心、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黄柏山精神研究中心、中原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九个研究机构及思想政治理论资料室。目前,学院负责全校本科生6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及全校部分选修课的教学工作,同时承担博士研究生《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任务。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2015年提出“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第一课堂、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第一学院、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打造成第一学科”的理念,在“三个第一”理念的引领下,学院各项建设迈入新阶段,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四课联动”育人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学院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性,以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为切入点,针对课程内容特点,扎实推进四门课程开展以“尚德杯”主题演讲赛、“明理杯”课堂辩论赛、“鉴史杯”历史情景剧表演赛和“筑梦杯”微视频制作赛为载体的“四课联动”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初步形成联动机制和放大效应。改革成效获得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惠青高度评价,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批示肯定。实践教学成果被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近年来,围绕“四课联动”教学改革培育了一大批教改成果,其中《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研究》顺利结项。一批课程建设成果获得充分肯定,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获得省级在线精品开放课程,4门主干课程均获得省优秀思政课程;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19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1人荣获一等奖,1人获得二等奖;有8位老师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思想品德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相继获得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内生动力深入激发,科研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近年来,学院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大力培育科研团队,研究活力和学术潜力得以激发,科研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近五年来,教师共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32篇,其中被CSSCI收录50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69项;出版学术著作84部;获得省部级奖励29项。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华水马院人将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在教学改革中深入落实“八个统一”要求,牢记“三个第一”理念,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新篇章,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