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发布了《关于公布西南石油大学机械工程等422个专业认证结论的通知》(工认协〔2022〕21号)和《关于公布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等460个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中期审核结论的通知》(工认协〔2022〕22号)。
我校石油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2个专业
截至目前,我校已经有土木工程、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测绘工程、石油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10个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评估)。环境工程专业已接受认证专家线上集中考查。应用化学、机械工程、软件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5个专业申请获得受理,处于自评阶段。土木工程是岩土、建筑、道路、桥梁、地下工程等的统称,其内涵为用各种建筑材料修建上述工程时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本专业是我校第一个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具备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优势平台。目标是培养以“山区土木工程”为特色,掌握扎实的土木工程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钻研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国际视野,能够在建筑、交通、水利水电、防灾减灾、能源环保等领域胜任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育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地质工程专业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与交叉的学科,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为工程建设、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关键科学理论与技术支撑。本专业依托本、硕、博三级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平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科教融合、两重两强”(科研与教学融合、重视地质基础、重视力学基础、强化工程素养、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高尚道德情操,地质基础与力学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工程素养与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高科技产业的支撑。本专业是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19)、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7)、教育部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3)、四川省特色专业。专业所在学科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产资源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所在学科点建有四川省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掌握化工产品制备与研发、化学工程设计、生产管理、过程安全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拥有家国情怀,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资源、能源、冶金、材料、医药和环保等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3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17人,博士生导师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85%。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具有海外经历的教师占39%,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资源勘查工程(地科):矿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是一个长期而迫切的战略问题。资源勘查工程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工科专业之一,是国家级—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是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重要的支撑专业。培养“固体矿产勘查”“地热资源勘查”和“矿山地质与环境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勘查工程(能源):石油与天然气是人类重要的动力资源及化工原料,是促进国民经济和工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设立于建校之初,目前是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本专业依托我校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地质基础扎实、物化探技术方法先进及全方位的工程实践等优势,培养掌握油气地质基础理论、勘探开发技术方法、富有创新意识和强实践能力,能进行油气资源综合评价、开发决策与项目管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材料是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和支柱。本专业是教育部本科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协会专业认证,2019年直接认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四川省高等教育新世纪教改工程省级材料类本科人才培养基地。专业所在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矿物材料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二级学科材料学为四川省省级重点学科。所在学科点建有四川省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攀西硫铋选冶与应用四川省发改委重点实验室。本专业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掌握材料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物化性质与使用效能及其相互关系,成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特别是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领域能够胜任技术开发与改造、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与技术管理、产品销售与咨询、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0余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18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7人,讲师5人。全体教师均拥有博士学位,其中具有国(境)外留学经历的教师占5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70%。核科学与技术是当代重要的尖端科学技术,在国防、能源、医疗、环保、工业、农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面向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工学本科专业。我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面向核能与核技术应用领域,系统学习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辐射探测、核电子学等相关课程,培养具有解决复杂核技术工程问题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在核电站、核医学、核环保和核农学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是在我校 1956 创办的地球物理勘探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 60 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底蕴深厚。在核分析技术、工业现场核检测技术、核电子学与核仪器、核地球物理勘探、核与辐射安全仿真等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积淀和显著的学科优势。目前,该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于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计划资助,是四川省核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所在学科点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面向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领域的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保障,培养具有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解决核与辐射安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可以在核电站、工业核技术、核医学、核地学、核环保和核农学等领域从事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我校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起源于1956年创办的放射性物探专业,具有深厚的专业底蕴,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目前,本专业为四川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测绘是研究空间信息的采集、处理、显示、管理和利用的学科,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保障。现代空间信息采集手段主要包括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GNSS)、遥感(RS)、雷达干涉测量( lnSAR)、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LiDAR)等;空间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则涉及地理信息系统(GIS)、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物联网等理论和技术。本专业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级—流本科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服务地方与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石油工程专业始于60年代的提高采收率研究室,1994年获批“石油工程”本科专业,先后入选四川省特色专业、四川省卓越工程师计划、四川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四川省一流专业。2018年获批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力支撑了我校工程学(ESI全球排名前1%)和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石油工程专业坚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走向国际”,继承“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铸牢学生“中国心、石油魂”。为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石油工程领域技术需求,实行“厚基础、强实践、重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优势专业基础,形成了“石油工程与石油地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及优势。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利用重磁电震等地球物理技术进行地质勘查并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该专业源于1958年开始招生的勘探地球物理专业;1998年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更名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9年获批四川省一流专业,2022年6月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是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学科主要支撑专业,是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师资队伍一流,教学设施和实践条件一流,勘探地球物理方向优势明显;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地质与地球物理结合、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于学生基础理论的夯实、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勘查领域专业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基地。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工作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申请受理条件的专业积极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采取“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分类实施、持续落实”的工作思路,营造“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作氛围,以专业认证为抓手,贯彻落实OBE教育教学理念,建立健全了质量保障“底线”机制,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