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
每天考试,学生们心理上一直处于紧张中,这种大量消耗精力体力的作法,会让考生们在最重要的高考决战中,失去能量储备,导致状态不佳,成绩下滑。每日的复习是储备的过程,考试是消耗的过程。只有消耗没有储备,是非常不科学的策略。复习为主,适当的考试,才能达到查缺补漏,巩固完善的目的。
综上所述,高考前每天考试,不仅没有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们的高考,这样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网友二:
我个人认为高考前每天考试是不妥的,复习效果不佳,可每天保证适量的练习是必需的。长沙长郡中学是以高考成绩好而全国有名,同样题量也非常大,可是高考前的两个星期只有5月下旬的模拟考试,其余时间是适量的习题,这是高考复习科学合理的策略,值得我们分享。
网友三:
2011年,我教的那届高三,也就像题主说的那样,几乎天天考试,考试间隙就安排老师进班讲试卷。教师批改试卷已经精疲力竭了,从考场进课堂,基本上没有备课的时间,后来就直接把试卷答案对一下,复习效率非常低。
再说学生,一场试考下来,已经心力交瘁,也是从考场进教室,长时间没有活动,学生体力下降也很厉害,很多学生就是凭着一腔意志坐在教室里,许多学生进高考场时脸色都变得苍白,身体极度疲惫,怎么应对紧张的高考?
网友四:
1.高考前一个星期,不宜考试,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温习为主,做适量的练习题目,保持做题的感觉。
2.高考前第二个星期,主要是最后一次模拟考试,是全程模拟高考形式的考试。这个考试是非常重要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可以为学生随后的自主复习提供方向。
3.高考前的第三、四个星期,以解题技巧何方法为主,以考试为辅,效果更好。
网友五:
我觉得对一个学生来说,没有考试就失去了灵魂,越接近高考的考试,越有含金量,也更值得认真对待。其实每天考试,换言之就是每天一套试卷,对一个快要高考的学生,应该只是家常便饭。
虽然考前需要好的休息,但是必要的练题找手感,还是不要停止,保持一个良好的写题状态,从成绩中得到反馈和经验,对于塑造个人的信心和放平高考时的心态有重要帮助。
总之,这是双向的事情,如果你采取抵触的情绪来看待这些考试,那么对你来说肯定没有好处。还不如调整你自己的心态,投入这些考试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网友六:
我是文科,所以,以文科为例。如果历史、地理专业教材都看过两三遍了。那应该积极参与考试,利用考试“查漏补缺”,看一看哪个地方是你的短板,以提高你复习的效率。
大部分的同学,应该都复习差不多了,差一点也无妨。刷题的目的,不光是考核知识点,很重要的也是让你适应考试的节奏,掌握答题的时间。这时候,成绩不重要,哪那一部分大约花多少时间,这一点比较重要。这个道理,跟英语老师让你多阅读,以掌握语感是一个道理,考试也是需要“考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