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复习所剩时间有限,我们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冲刺一模考,用下列技巧,助你高效短期提分。
一、回归课本剖析,暴露问题
查漏补缺,能够准确抓住增分点。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改正,否则一切盲目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课本是最好的命题源泉,也是所有题目答题的依据,亦是用来查漏补缺的不二“神器”。
翻看课本目录,梳理知识框架,先找出漏处缺处,再对症下药。
具体的做法,依据课本,查看目录,逐个章节把自己能想到的知识点写下来。遇到自己模棱两可、记忆模糊不全的知识点要及时做好标记。
待把目录梳理完一遍后,针对做标记的地方,翻看课本相应页数以及与这部分内有有关的参考书,重点理解记忆,争取不留知识盲点。
知道了自己的薄弱项在哪里,再以题带知识点做同类型习题,进行巩固。
最后,重新回头看课本目录,检验自己是否能够将所有概念、公式、定理等都了然于胸,做到随时提取、变式。
如此循环往复,必定能够将所有考点无一遗漏,运筹帷幄。
二、知己知彼,了解出题规律
想要获得高分,先要了解一模考试的重点和必考题型。
分析近三年一模试卷,选出出题频率高的重要题型,逐一击破。目的不是猜题押题,而是把握题型、使答题更准确、更规范。
其实不论是一模考试还是中考,都是有“必考点”、“必考题型”的,各类考试都是从这些“必考点”、“必考题型”改编过来的。
有的只改动了数字,有的只改动了顺序,有的改编自其他区县甚至其他省市模考、中考卷中的试题。
例如,数学压轴题一般都是以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题、方程与图形的综合几何问题;
化学中有关化学式计算的高频考点,一般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物理实验题型,一般都涉及到两种实验思想“控制变量法”、“多次测量降低误差”,以及“结论的可靠性和普遍性”问题。等等。
哪类题型掌握得还不够扎实,一定要进行专项训练。总结出题思路,研究解题套路,方法迁移。
考题都是换汤不换药,要考的知识点还是那些,但会改改换换变成我们似熟非熟的题目,让人产生似曾相识,但又不敢确定的迷惑。
如果只背真题却没有真正掌握知识点,就很容易掉入陷阱。
因此,要注意辨析相似题型不同考点的区别,不同题型作答思路的区别。
另外,对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要足够重视。特别是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比较密切的,或以此为背景的新题型。
三、夯实基础,搞定必拿分
常常会听到,拿到考卷后懊恼的声音“真是阴沟里翻船!后面大题都做出来了,填空却错了4题,其中2题还是计算错误,真是得不偿失!”
其实,错误常常就出现在那行并不起眼的小题上。
一模考的难度一般是8:1:1,或7:2:1,基础题占到了整张卷子的70%-80%,难题的数量绝对不会超标。也就是说,只要基础扎实了,我们就能拿到大多数的分数。
如果把绝大多数精力放在所谓的重点难点上,恋战难题,就会被难题乱了阵脚。也不要一味漫无目的地做新题,误了考前冲刺的宝贵时间。
很容易把自己陷入“基础题做不出、难题做不对”的尴尬局面。
考前如果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还学有余力,则可以再针对中档题型提效率,压轴题型学技巧。
四、演练考试场景,调整临场状态
一模考一般为区县统考,其次为几校联考。考试具体日期、哪门学科在哪天的上午还是下午、几点到几点之间,这些都会提前告知。
考前在做各学科套卷时,一定要与正式考试的时间相一致,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做完后有多余的时间不要急着对答案,仔细检查,把正式的考试时间用足,从整体上得到训练。目的是模拟真实考试场景,提高应试能力。
比如英语如果是安排在上午考试,那做模拟套卷的时间段也要放在每天上午。
做模拟题最重要的是保持做题的感觉。因此做题前要先整理周围环境,避免可能会影响注意力的因素。还要和家人提前打招呼,这段时间不要进房间打扰。
提前进入考试氛围,能够减少真正考试时的紧张感,更好的把握自己在每个模块中的优劣势,总结经验。
考前每天以考试的心态去做卷子,这样到真正考试时才能以平常心来对待,能够规避“省时出错”、“超时失分”的现象。
模拟套卷的选择,首选当然是近几年的各区一模卷。
另外,不同区县的一模考试时间还略有差别。如果其他区先考了,赶紧拿来做一做。
虽然各区的一模出题难度各不相同,但出卷人都是按照考纲主旨来出卷的。对后续开考区县有风向标的作用。
特别注意今年已考区县的一模卷中是否有贴合新闻时事的新题型,出题人一般会英雄所见略同。
总结
一模考是对学生中考第一轮复习效果的一次“摸底”。
通过一模考,能够帮助学生找出在第一轮复习中的薄弱板块,进而为接下来的第二轮复习指明方向。
因此,我们要积极运用以上考前冲刺技巧,踢好考前“临门一脚”。
如果这些都做到位了,那么只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