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早知道
当前位置:福建高考早知道>高招新闻 >国内新闻

从小被说"书读不好",却考上人大法学硕士!

时间:2019-01-02 15:11:24 来源:高考家长圈

高考早知道

楼先生曾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前几天收到了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想到了他以前的种种,心中感慨良多,于是特地记下这些文字,以纪念。

文章记录了儿子从小学到收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学习成长经历,讲述了儿子逆袭故事!

儿子楼争青收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儿子从小成绩不好。小学时就得过二个奖,进步奖和环保奖,每个学期轮流着得。我打趣他,进步奖好啊,再努力,再进步,以后就都是“优”了。

小学时,有个同事向妻子转达了一个老师的话,大意是说看我儿子现在的表现,以后书是读不好了。妻子在向我说这个事的时候,眼睛也是红了、流泪了。

成绩虽然差,但儿子依然无忧无虑地成长着,电视上的《西游记》一直远比他的成绩重要。他好像从来没有因为学习的事而懊丧。妻子说他是“打不倒的小强”,我说他是“屡败屡战”。

我们一直清楚地记着在那些年常有的情景:放学了,他手里扬着试卷,急冲冲地回家,一进门不由我们发话,就先向我们说明,本来可以是多少的,因为这个地方,还有那个地方,因为这个原因,还有那个原因,所以这儿那儿就错了……然后就气喘吁吁地立我边上等我签字。

很多时候,签完字,我会指着试卷大喝一声:果然啊,这么简单的题目,本来就应该做对的。下次我们一定不会错了!儿子于是点点头。

看着他如释重负的样子,我就想:儿子,你可真逗。

初一的第二学期,我给他买了二本书。书很普通,无非就是知识和学习如何重要之类的老话题。又过了几月,记得已是初二了。有个晚上我敲开他的房间,他已睡着,我唤他起来说我们聊聊天。我问那二本书看完了吧。他说都看了,有一本不怎么样。但另一本很好,他好好地看了,书中让他懂得了很多道理。

这世上天才很少,不可能每个人的学习成绩都是优秀的。但每个人,理想是一定要有的,精神也很重要,努力也是应该的。学习,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但至少现在,就像你刚看过的书上所说,学习对你非常重要。

初二开始,他的成绩在不知不觉中进步着。最明显的变化是,他变得有自信了。甚至,我觉得他已有些自负。他已坚信自己一定能考进嵊州中学,以至于中考志愿中只填了这一个学校。

当年中考成绩揭晓的那个下午,他一定会铭记在心。674分是他的成绩,这和当时流传的嵊州中学录取线还差几分。知道结果后,他居然号啕大哭,我劝了许久,仍是抽泣不已。

最后嵊州中学的录取线也是674。他很幸运。

高中时儿子依然在不断进步着,一个个的惊喜也是接踵而来。和初中比,他已近乎是脱胎换骨了……高考时也终于无悬念地如愿以偿地考进了省外一所重点大学的法学院。

大学时期,他努力依旧、自信依旧。最后,438分的司考成绩,人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让他实现了进大学始就立下的誓愿。

人大考研复试,是我陪他去的。当时面试出来,他说专业课已没问题了。面试的主试是张新宝教授,我国《民法总则》的起草人之一。和其他考生明显不同的是,超过了规定的面试时间后,张教授还和他聊了很多面试以外的问题。我看着眼前滔滔不绝地述说着面试经过的儿子,这又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个扬着试卷、罗嗦着让我签名的男孩。只是以前的他胆怯而无助,而现在,洋溢在他脸上的,分明都是自信。

这样的蜕变,已足以让我们父母感到欣慰和骄傲。但是,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自己知,我们父母知。前几日,看到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在朋友圈有感而发的一首近500字的七律长诗,其中有“少不风流枉少年,人乏信念憾人生。天道酬勤终不负,绝境重现焕生机。追梦使者入云霄,奋发之人望远方。”这确实也是他自己最真实的写照。

因为要转户口,儿子让人大把录取通知书寄回了家里。我问妻子,看到这个雅致而厚重的通知书,有什么感想。沉默了稍许,妻子说:我们谢谢儿子吧。

是的,感谢儿子!

记者联系上楼先生。楼先生说,虽然早就知道儿子被人大录取,但拆开录取通知书时,还是觉得激动,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看到那张印刷排版精致的录取通知书,心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楼先生说,儿子念小学、初一时,成绩总是在班级末尾徘徊,他去开过两次儿子的家长会,全班55个人,一次51名,一次47名。

儿子一年级的时候,妈妈给他系红领巾。

“他学习进步大概从初二开始,我给他买的一本书影响了他!”楼先生说,那本书的名字叫做《知识改变命运》,儿子看完后说,书里说的东西很直白,很实际,不讲大道理,他看完感悟到许多。  

楼先生说,就在那时,儿子似乎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他开始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他开始进步,但不像励志电影里的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一点一点,慢慢提高。儿子的成功,是因为他对认定的事会始终坚持。

记者拨通楼争青的电话,他现在正利用暑假休息,在北京一所司法考试的辅导机构当老师,刚刚下课。

说到父亲写的那篇文章,楼争青在电话里笑了,“我父亲说的没错,那本书确实影响了我,那时候我也大了,知道应该干什么!”

楼争青说,也许有的人看了文章会觉得,他初三以前的学习很差劲,初三以后就好了,其实没那么简单。高中考上嵊州中学时,他是以全年级倒数第一分数被录取的,当时班里50个人,成绩也只不过排到40名左右。

“学习真的不是今天你想学了学一点就能学好的!”楼争青说,从高一到高三,成绩逐步逐步提高,直到现在考进人大。他觉得只有不断坚持,才可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