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及家长,尤其是家长特别关心“985”、“211”学校,以及热门专业的情况,足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再耐心回答各位家长问题的同时,小编不禁沉思:热门专业真得这么好吗?热门专业出来就业真得那么好吗?
☞ 从《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排在前10位的依次是:
软件工程、材料物理、汽车类综合、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建筑学、高分子材料与物理、石油工程、语言类综合
☞ 曾经我们看好的大热专业,如:
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新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纷纷亮起了“红牌”。
据专家对这一情况的分析,认为这份名单,重点突出了“工业4.0”时代,与之相关的行业几乎都是榜上有名,完全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方向。由此可见,热门专业与国家政策、发展方向、市场等息息相关。
现在许多家长看到这份调查分析,已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排在前列的专业身上,重点开始收集这些专业的“情报”,包括:薪酬、就业分布、发展前景、前几年录取调档线、就业率高的院校等等。
家长们仿佛陷入了一个误区怪圈:什么专业热门报什么,准没错!然而家长们你们真得有长远思考过吗?现在热门的专业,等孩子4年毕业以后出来还依然热门吗?还能轻松的进入社会找到高薪职业吗?
热门专业就像一块美味可口的“蛋糕”,吸引着无数人争先恐后、前赴后继,可是再好的蛋糕都有一个保质期。而且“蛋糕”就这么大,争抢的人多了,分到自己手里究竟还剩下些什么,值得思考啊!
对家长而言,孩子高考后进入一所好大学,选择一个好专业,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孩子以后找一份好工作,有一个好前途和好钱途。因此,家长们不要轻率的用好专业来赌孩子的就业明天。
小编认为所谓的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都是相对而言的。正常的“热门”是有关专业人才短缺在社会人才市场上的反映。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如果社会上某行业相关人才紧缺,用人单位为了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就高薪聘请人才,造成某一专业领域内人才一时走俏的态势。这种态势又刺激考生争相选报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
一段时间以后,该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社会需求下降,人才市场就以此类专业人才就业难、待遇低等现象反映出来,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剩”,成为“冷门”,诱导人们不再选报此类专业而转向其它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形成新的“热门”。
因此要特别提醒家长及学生,现在“热门”的专业,不一定永远都“热门”,毕竟它不是钻石,能永葆璀璨光辉不灭。而目前看起来比较“冷门”的专业,它也不一定永远“冷门”,难保下一个5年,10年它就跻身“热门”专业行列,亲身示范什么是“咸鱼翻身”、“鲤跃龙门”。
由此可知,家长为了在孩子填志愿、选专业给予全面意见,平时一定要多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多听取专业对未来几年,十几年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分析。不要盲目的随大流,挤报“热门”专业,而是要集合全方位收集的咨询,综合孩子兴趣来选择最适合孩子的专业,为你的孩子将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