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20日)举行的一场软件产业峰会上,软件产业发展和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等话题成为焦点。
什么行业工资高?这类人才缺口巨大
12月20日-21日,以“云智软件,众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云南-华为软件产业峰会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峰会上,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陈宝国介绍道,在我国,软件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最高;在欧美发达国家,薪资水平最高的也是软件行业。他表示,“软件才是真正推动智能的力量”。
“软件”人才真的这么吃香?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查阅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201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工资统计数据发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全国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详细来看:
城镇非私营单位↓↓↓
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9倍、1.65倍和1.45倍,分别是: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3150元
2、金融业122851元
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7815元
城镇私营单位↓↓↓
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4倍、1.27倍和1.14倍,分别是:
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70415元
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58102元
3、金融业(主要是各种保险代理、典当行和投资咨询公司)52289元
另据麦可思统计的数据,“软件工程专业”入选2017届毕业生就业数量较大的十个本科专业之一,其中,软件工程专业就业率最高(96.7%)。
从月收入方面来看,在本科十“大”专业中,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表现依旧抢眼,月收入最高(6259元)。
“软件”人才高收入的背后,是相关人才出现的巨大缺口:
华为软件开发云总经理徐峰在峰会上表示,通过专业机构的调查和企业的访谈,中国一直在ICT领域(信息、通信和技术)上的人才缺口非常大。
《中国 ICT 人才生态白皮书》指出 ,2017 年信息技术产业人才总体需求缺口达 765 万。未来 ,ICT 人才需求缺口的 70% 将集中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 。
各大高校发力“新工科”!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入选
在2018云南-华为软件产业峰会上,高校“新工科”建设也成为不少嘉宾分享的热门话题。
自2017年教育部启动“新工科”建设以来,“新工科”建设成为不少高校纷纷发力的重点。
今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认定612个项目为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通知》称,“新工科”建设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行动,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国家硬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呼唤“新工科”。
此次公布的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名单,包括了202个“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和410个“新工科”专业改革类项目。
而“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类”则入选“新工科”专业改革类的19个项目群。
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北大进行课堂改革
既然软件行业如此吃香,那么高校如何培养出相应的人才呢?
在一些人看来,大学书本上所教的有些知识已过时而且偏理论,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最新的实际需求...
针对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今该如何改革创新?高校如何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在2018云南-华为软件产业峰会上,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师张齐勋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二是以企业为市场主体”,软件学院培养的人才基本直接都是服务于企业的,为此,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张齐勋介绍,北大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开设了一门软件实践类的课程,采用了华为的“软件开发云”平台,同时有华为专家现场指导,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投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们了解如今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类型和能力要求。
让张齐勋没想到的是,从学生给出的课程匿名评价和评分来看,这门课程的评分高于此前传统课程的评分,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张齐勋表示,“希望能把这种教学模式复制到其他高校”,产学协同,践行新工科建设,助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声明: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ID:zqbcyol 记者:张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