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C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项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结项情况公布,北师港浸大(UIC)人文社科学院社会科学系主任王翔教授主持的项目“丝路文化交流中的佛教写本图书馆研究”经专家鉴定评审,顺利结项。
近年来,UIC教师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多项社科基金的申请中取得良好成绩,表明UIC在师资队伍、学术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起来看看UIC老师们有哪些优秀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丝路文化交流中的佛教写本图书馆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翔教授(人文社科学院社会科学系)
该项目于2017年立项,也是UIC教员首次独立获批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该课题梳理了写本时代中国和丝路西段、中亚、南亚以及日本之间的宗教往来和书籍传播的史实,同时也是全球首次以丝绸之路视域中的佛教图书馆为焦点的专题研究。王教授在8场国际会议和座谈会上分享了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以期刊论文或书籍章节的形式发表了7篇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经过增补之后还将作为专著在2025年出版,这将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背景资料和国际化的研究成果。
王翔教授曾经负笈斯坦福大学宗教学系、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等顶级研究机构并在五个方向取得了六个学位,现任UIC人文社科学院社会科学系主任、外国语言与文化中心署理主任、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王翔教授的教学和研究方向为世界宗教、佛教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特别是丝绸之路研究)、数字人文(包括数字宗教学和数字佛学)、区域国别学、灵性经典的译注以及古代图书馆史等。在UIC任教期间,王教授获批国家和省市各级研究基金十多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言语感知和阅读过程中语音信息神经表征的时间进程研究
项目负责人:李雨博士(理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
该项目于2020年立项。该课题主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并结合表征相似性分析技术(RSA)研究两个问题。第一,探讨汉语母语者言语感知和阅读过程中语音信息神经表征的时间进程上的关系,以及语音神经表征对言语和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第二,通过对汉语母语者和熟练与不熟练汉语学习者的比较,探讨汉语学习者在言语感知和阅读过程中的语音神经表征上的差异和共性,以及汉语熟练度对神经表征质量的影响。
李雨博士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认知科学系获博士学位,其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大脑与认知研究所完成博士后训练,现为UIC理工科技学院生命科学系助理教授。
李雨博士的研究兴趣主要是语言认知加工的脑机制和噪音言语识别等,主要使用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磁图(MEG)、脑电(EEG),以及心理物理学技术。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广播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项目负责人:徐曦博士(人文社科学院语言文化系)
该项目于2022年立项。近年来,听觉和声音研究成为国内人文学界的一大热点,引发了来自文学、历史、传媒和人类学等各个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徐博士的课题从跨媒介和全球现代主义的角度,借鉴声音研究和听觉叙事理论,研究英语现代主义作家的广播实践和其作品中的广播叙事,力求拓宽及推进对英语现代主义文学的讨论与认识,并促进文学与传媒、人类学等多个学科的互动。
徐曦博士于北京大学英语系获学士学位,于香港大学英语系获博士学位,现为UIC人文社科学院语言文化系助理教授。
徐曦博士的研究兴趣包括全球现代主义、中英跨文化研究、儿童文学和比较文学。他也关注文学与声音、听觉的跨学科课题,其探讨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听觉叙事的论文在外国文学研究权威期刊《国外文学》上发表。业余从事书评写作,文章见于《书城》《上海书评》《中华读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