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简介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创办的36所大学分校。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完备人才培养体系,现已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深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持续推动校地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学专融合、心智融合,不断推进内涵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北京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学校以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20余万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各行各业,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
二、专业介绍(本科,学制四年,艺术学学士学位)
我校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六个专业按照设计学类进行大类招生。在大二上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开始系统化的专业教育。
数字媒体艺术
什么是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跨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艺术、科学和人文”相结合的理念。具体来说,本专业是使用先进数字化技术手段进行设计表现和艺术创作,借以传达人文理念。在我们的身边,数字媒体艺术广泛涉及电影、电视、动画、人机交互、计算机软件、手机APP、舞台影音、多媒体展演等领域。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重点研究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将信息进行艺术加工并借助不同媒介进行传播,专业下设“数字影像”、“交互设计”、“舞台影像”三个模块方向。数字影像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化电影、电视、网剧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流程及相关技术。交互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领域的艺术创作方法、创作流程及相关技术。舞台影像设计侧重于舞台美术设计相关领域,特别是剧场类舞台多媒体影像设计及非剧场类的多媒体展演设计。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影视合成编辑、非线性剪辑、影视前期可视化设计、影视短片创作、交互设计原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交互产品设计、舞台设计原理、三维动画、舞台影像设计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近两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在全国开设本专业的200余所高校里排名第9,获五星级评价。
(2)本专业现有教师22人,教授及副教授职称7人,博士4人,全部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3)注重人才培养与学生未来就业的衔接,强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强调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学时占专业总学时60%以上。
(4)五年来带领学生参加莫斯科人文大学国际大学生广告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学院奖、时报金犊奖等国内外大学生设计竞赛,获得国际等级奖16项、国家等级奖50余项。
(5)鼓励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联系教师,开展项目实践活动,并借助学院资源建立数字影像创作工作室、传统文化研究所、虚拟现实创作工作室等师生团队,完成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纵向课题。五年来,相关团队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委办局项目2项、中央电视台委托项目4项。师生团队全程参与中宣部文艺局牵头组织拍摄,生动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年后,我国文艺战线上涌现的新现象、新风气、新成就的纪录片《召唤》的创作。学生全程参与张艺谋导演2018 年电影《影》的创作。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面向传媒、影视、互联网、设计、游戏、广告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实践、设计管理、设计研究与设计教学工作,对应设计总监、摄影摄像师、影视后期师、影视剪辑师、动画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用户体验师等岗位。近几年来,本专业就业率98%,就业单位多为设计类、影视类、广告类公司,专业亦不乏自主创业优秀人员。另外,专业考研率达到10%,有学生考取美国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中央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
服装与服饰设计
什么是服装与服饰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的研究领域包括服装本身的设计、生产、消费问题,也包括与服装相关的衣物配饰的设计及消费研究;服装与服饰设计是强调艺术与技术、实用与时尚、创新与传承、生产与商业等多重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具有生活文化的独特意味。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中西方服装史、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服饰色彩设计、面料纹样设计、面料塑形、服装工艺与制作、服装结构设计、立体裁剪、日常装设计、职业装设计、礼服设计、手工印染、服饰配件设计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创建于1985年,具有近35年的办学历史,是北京市最早的服装设计专业之一,本专业积累了丰富的服装教学经验,为北京市以及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服装设计及技术人才。
(2)2019年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在全国开设此专业的207余所高校中排名第28位,获评4星级专业, 全国位次13.53%。
(3)本专业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实验师1人,博士2人,全部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4)坚持“以赛促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每年带领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石狮杯等设计大赛,聘请专业高端人才、行业大师非遗传承人、企业高级技师等走进课堂,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有视野、会设计、能实施、善沟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致力于培养服装设计、服装陈列、服装买手、服饰品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应用型设计人才,毕业生遍及服装品牌设计师,服装定制设计师,服装制版师,服装营销,服装陈列师,服装买手,服饰配件设计师,时尚摄影师,在时尚传媒等机构担任美术编辑,在幼儿园、中小学、社会培训类教育机构等担任美术教师、培训教师等职位,在时尚领域从事服装、文创等自主创新创业工作。本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历届学生就业率达98% 以上,历届毕业生中占比10% 的学生选择进一步学历进修,包括国外学历进修,出国读研的遍及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本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负着提高人们的着装品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服务改善人类生活的责任;本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担负着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和设计创新的责任及传达正确社会生活理念的引领作用。
视觉传达设计
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指依据特定的设计目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通过文字、图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作,是将可视化信息传达给受众并对受众产生影响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视觉媒介将信息传达给观众的设计。我们生活中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多,比如手机界面、网页界面、电视、电影、建筑物、造型艺术、各类设计产品,以及各种图标、舞台、文字设计等。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文字、图形和色彩是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三个重要元素。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这三个要素,把特定的信息借助适合的媒介并以合理的流程且具有美感的方式传递给受众。视觉传达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以视觉方式传播信息的要素、形式、流程、媒介、美感、方法等等。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文字与版式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形象设计等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历史悠久,是设计类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也是我校开设较早的设计类专业之一。
(2)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
(3)教学成果突出,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
(4)实践教学扎实,学生动手能力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有凸版印刷、丝网印刷、书籍装帧、3D打印、木板雕刻、包装制作等众多实践环节。
(5)竞赛成果多,先后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等级奖10多项,北京市等级奖20多项。此外还在众多的各类设计比赛获奖。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面向专业设计机构、互联网公司、大众媒体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实践、设计管理、设计研究与教学工作;适合职位有:设计总监、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界面设计师、用户体验师等等。本专业就业率99%,就业单位多为设计类公司。考研率达20%,先后有很多学生考取中央美院、清华美院、北大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继续深造。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人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品牌建设、信息传达、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展示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的专业策划与设计创新作用,为艺术和商业的结合开拓新的服务模式,探索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更多可能性,推动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同时追求社会进步中的思想文化的返璞归真,探索新时代下文化的呈现,将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光大,在各类型的传播媒体上以艺术化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加强我国文化及视觉艺术的积淀。
环境设计
什么是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是从设计的角度来研究人工和自然的空间要素。包含的学科知识相当广泛,涉及建筑学、园林景观、室内设计、家具陈设、公共艺术等多类创意设计,涵盖了环境科学、社会科学、人机工程学、行为心理学以及美学艺术与施工技术等多种内容,集艺术性、文化性、国际性、生活性、创造性、实践性于一体,既有很强的专业特性,又有很广的就业领域和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本专业研究对象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及乡村各类环境空间,包括公共与私人空间、室内与室外空间、家居产品(家具、陈设、照明等)。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建筑设计史、室内外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设计方法、设计制图、人机工程学、材料与施工工艺设计、CAD 施工图纸设计、环境设计数字化技术、室内设计策划、家具设计与工艺、陈设艺术设计、室内照明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展陈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娱空间设计、文教空间设计、景观设计基础、公共设施设计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师资团队力量雄厚,2名教授,6名副教授,8名讲师;拥有博士学位4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学位11人。教师的专业结构合理支撑专业教学需要,其中室内设计方向8人、景观设计方向3人、建筑设计方向2人、展示设计方向1人、公共艺术方向1人、雕塑艺术方向1人。完整契合本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专业知识诉求。12名教师获得“双师”资格,整体设计实践能力突出,多名教师在业内具有较高声誉及影响力。
2014年获评“环境设计教育改革与实践—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市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2014年);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京内外签约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均为业内重要行业协会及知名度较高的设计企业,为实践实习提供丰富的行业资源。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去向范围较大,涉及城市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会展设计、景观设计及城镇乡村环境设计改造项目的相关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新媒体新服务类公司,可从事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会展设计、家具设计以及各领域设计助理、设计绘图、设计监理、设计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涉及的行业领域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计、陈设设计、展示设计等多个行业和门类。室内设计又根据时代特点和行业需求进行商娱空间、办公空间、文教空间、住宅空间等不同类型的划分,每种空间类型又延展出其相应行业和方向。可以这么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环境设计的需求。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更多的建筑需要创造、有更美的环境需要保护、有更好的生活需要设计,市场对环境设计师的需求一直保持较高的生命力,社会对环境的重视及对人的关怀意识的加强会对环境设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诉求及需求。
产品设计
什么是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将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物体的过程,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元素如线条、符号、数字、色彩等方式的组合把产品的形状以平面或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产品设计研究我们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各类用品。例如,一把勺子,是什么材质、羹匙与长柄的比例、怎样的弧度更容易盛取食物;一组移动抽屉,如何合理的搁置文件、档案、文具及隐藏纠缠的电线;一件珠宝,从首饰表现方式到雕蜡、加工、镶嵌、金工制作,都是产品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艺术概论、中外设计史、表现技法、材料与模型工艺、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系统设计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本专业以北京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大城市环境为依托,综合京津冀地区在文博、旅游、工艺美术等行业的丰富资源,以大量实践项目为基础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文化学养、创意研发、品牌管理、产品制作实践等各类课程和实践机会。学院除建有文创产品实验室、金属工艺实验中心等实践场所之外,还与北京众多文创基地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课程实践、实习以及就业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本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各种竞赛中获得众多奖项,作品被圆明园、首都图书馆、西藏博物馆等多家机构采纳。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以在文博、旅游等众多领域从事与大众生活日用相关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发、营销及管理工作,或依托以上产业进行文化衍生产品创新设计以及产品推广与策划等工作。本专业近年来社会需求强劲,毕业生就业形势好,待遇优渥。
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产品设计专业基于国家文化复兴、文创事业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以及社会大众提升生活品质的刚性需求,一方面可以用来改进日常用品的品质,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文化创意类产品来实现传统文化的再创造,传播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工艺美术
什么是工艺美术?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研究并掌握手工技艺方法和工艺流程;研究国内外当代手工艺发展的前沿趋势和领域;研究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推广模式,与行业及市场紧密结合,完成创新性工艺美术设计作品的输出。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以金属工艺方向为主,融合木作、雕漆、印染、玉雕等综合工艺形成以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京味文化”为特色的课程群。设置北京文化、传统工艺、大师工作坊、文创设计、创新创业五大课程模块。北京工艺文化、景泰蓝工艺、花丝镶嵌工艺等课程京味浓厚。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专业发展具市场潜力;校内导师、行业工美大师、文创设计师“三师制”教学梯队;以师带徒及项目工作坊为特色;参与高级别赛事及获取企业资助成果转化;提供多元的实习就业渠道,为学生搭建实践实习平台和提供就业出口。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文化艺术部门、工艺美术教育部门、文创设计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等。可选择企事业单位就业或国内外知名设计院校深造。可考取我院设计学“文创与手工艺设计”方向专硕。在创新跨界、3D打印、文创设计、高端奢侈品设计等前沿领域具有崭新发展。
绘画
什么是绘画?
作为视觉艺术最基础的学科,绘画是艺术创作实现最直接的艺术形式。北京联合大学绘画专业涵盖国画、油画、雕塑、版画等课程门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设诸如数字绘画、绘本与插画等商业绘画课程。全面满足现代艺术与设计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绘画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以油画、山水写意、国画工笔、插画绘本、雕塑、数字动画与原画设计、民间美术、现代艺术赏析等专业课程为主,选修壁画临摹与修复、综合材料技法、图案、构成、创意图形设计、艺术批评等课程。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在教学中采用导师组制工作室+ 双轨制教学模式。
导师组制工作室:以国画、油画、数字艺术、综合材料工作室为基础,实施导师组制。导师组将负责各自工作室学生的学习与就业规划,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跟踪辅导与管理,设计毕业创作选题及提供就业平台。双轨制教学:结合市场需求,突破传统绘画专业壁垒,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导向,采用双轨制教学体系(传统绘画基础课程+ 数字绘画课程),由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组建不同方向的课程群。
本专业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活动,如:为期一学期的西班牙暑期夏令营、白俄罗斯驻地创作、中国台湾暑期工作坊等,这些项目受到学校助学金的大力支持,保证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绘画语言技能的提高。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近几年随着传统文化回归与美育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要求,绘画专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北京中小学为例,每年美术教师师资缺口达到二千余人,岗位需求明确要求为具备扎实国画基础及传统美术知识的专业毕业生,美术专业毕业生在该领域拥有巨大优势。同时,各美术研究( 省市地区的博物馆)、文博艺术管理( 各大美术馆及画廊等)、新闻出版( 各大电视台及出版社等)、动画公司、影视公司、艺术家工作室等领域都对绘画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宽阔的就业空间。在学术与学位提升方面,我校拥有艺术学科硕士研究生点及职业教育研究生点,为本科学生提高优质的高层次教育平台。
表演
什么是表演?
表演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能够在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和舞蹈等表演中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戏剧、戏曲、影视、舞蹈、音乐等方面表演艺术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系统教育和从事专业工作所需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通过完成戏剧(舞台)与影视(镜头)表演,完成典型人物形象的捕捉与塑造。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表演基础训练、经典剧目排演、综艺节目主持、影视作品创作、中小学戏剧教育等。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戏剧、影视类的职业演员;文艺节目主持、策划及后期制作人员;中小学、培训机构的戏剧艺术基础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满足基层文化单位需求的有创作能力的文艺骨干。
音乐学(师范)
什么是音乐学(师范)?
音乐学(师范)专业面向首都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扎实音乐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小学进行音乐教学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教育人才。
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音乐学(师范)专业以培养小学音乐基础教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线,以培养首都小学基础音乐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涵盖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学理论、音乐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以及小学基础音乐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音乐教学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教学技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西方音乐史、和声基础、曲式与作品分析、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声乐基础、合唱与指挥、音乐创作等。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师资梯队合理。现有专职教师1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具有博士学历3 人,均来自国内外知名艺术学府。
(2)教学条件优越,教学设备先进,实践教学基地充沛。各类先进音乐实验室满足各类专业课程的使用,如各类琴房、舞蹈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多功能排练厅及多台三角钢琴等以及40 余所中小学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的校外见习、实习。
(3)国际交流广泛。已开展了多个对外研究生交流项目、对外交换生项目、寒暑假夏令营项目。
本专业的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本专业就业率均年年保持在100%。毕业生主要在北京市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报考国内外知名高校音乐教育类研究生,年考取率约占毕业生人数4.6%。
本专业人才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人才为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