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下旬,陈海龙到处奔忙,推广第四代“全自动家庭种菜机”样机。从毕业到创业,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母校甘肃农业大学。公司就办在学校里,母校为他的创业提供着全方位支持。
2016年,全省高校中首个创新创业学院在甘肃农业大学成立。这个叫作“稼穑创客”的地方成了甘农大学生“双创”的孵化器。短短3年时间,92家大学生公司破壳而出。
陈海龙创办的甘肃中禾农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在这里,他不仅有免费的办公场所,还享受到法律代理、工商税务手续代办等贴心服务。陈海龙还带着校内的创新团队一起创业,在这个团队里有农学、机械设计学、农业经济管理学等专业的学弟学妹,为产品研发提供支持。
来自母校的“后方”保障,让陈海龙的创业之路比较顺利。2016年,他开发出了第一代“蔬菜种植盘”,短短一年时间就卖出了3万套。陈海龙不满足于此,又开发出了“全自动家庭种菜机”,并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更新换代。目前,他的种菜机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一台机器既能养鱼又能水培蔬菜,既美观又实用,进入了兰州市很多家庭和餐厅。
陈海龙只是“稼穑创客”的一个缩影。在甘农大的“双创”孵化基地,每一家创业公司都经历了如同鸡蛋变小鸡的孵化过程。
是什么让这所农学见长的高校有如此浓厚的创业氛围?该校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汪精海告诉记者,甘农大这些年来一直在做一项工作——“放水养鱼”,为愿意创业的人打造一片合适的天地。
甘农大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先让同学们思路活起来。仅2017年,该校就有1266名学生策划的236个项目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其中43个项目被列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1个项目被推荐为国家级项目。
有了这么多新点子,甘农大全力帮助学生将新点子落地为“双创”项目。该校借助创新创业学院,聘请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帮助学生参与到机会识别、项目选择、项目培育、项目孵化、项目加速的创业链条中。同时,每个本科生都要修创新学分,学生创业还享受弹性学制以及各类鼓励政策。“水”多了,“鱼”自然越养越多。
记者注意到,这92家大学生公司并非仅限于农业领域,而是扩展到文化创意、影视制作、设计咨询、网络科技等诸多领域。
汪精海说,学校专注“修鱼塘”,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锻炼学生的社会规则意识。学校还将进一步激活创新生态链,打造创业生态圈,让更多有想法的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